
手腕腫包別輕忽!劍鞘腫症狀一次看 | 劍鞘腫會自己消嗎?醫師解答 | 手部腫塊好睏擾?認識劍鞘腫

最近有朋友手腕突然冒出一個圓圓的小腫塊,按下去軟軟的還會滑動,原來是常見的劍鞘腫(又稱腱鞘囊腫)。這種良性腫塊雖然不會惡化,但長在關節附近難免讓人在意,特別是愛做手工或常打電腦的上班族更容易遇到。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困擾很多人的小毛病,分享一些實用資訊給大家參考。
劍鞘腫最常出現在手腕、手指或腳背,外觀像一顆裝了果凍的小氣球,成因主要是關節或肌腱過度使用導致滑液堆積。根據長在不同部位,症狀也不太一樣:
常見位置 | 特徵 | 好發族群 |
---|---|---|
手腕背側 | 圓形突起,按壓有彈性 | 常做重複手部動作者 |
手指根部 | 米粒大小,可能影響彎曲 | 手工藝工作者 |
腳背關節 | 走路時有異物感 | 穿窄鞋或運動量大的人 |
有些人發現劍鞘腫會自己消掉,這確實有可能,特別是剛形成的小腫塊。但多數情況下,它會反覆出現甚至變大,這時候就可能需要處理。傳統治療方法像是用針頭抽吸裡面的黏液,或是打類固醇讓它萎縮,不過復發率都不低。現在也有醫生會建議直接手術切除,雖然要縫幾針,但根除的機會比較高。
中醫對劍鞘腫也有自己的一套,像是用針灸刺激周圍穴位,或是外敷活血化瘀的藥膏。有患者分享每天輕輕按摩腫塊周圍,配合熱敷,幾個月後真的變小了。不過要特別注意,如果腫塊突然長很快、會痛或是皮膚發紅,一定要趕快看醫生,這可能就不是單純的劍鞘腫了。
(註:已轉換為zh-HK繁體中文用字,如”滑液”、”類固醇”等用詞符合香港習慣,同時保留台灣口語的敘事風格)
最近有冇發現手指關節突然腫咗一粒嘢,郁動時仲會痛?可能係患上「劍鞘腫」啦!什麼是劍鞘腫?3分鐘搞懂這個手部常見問題,其實佢係手指肌腱周圍嘅滑膜發炎腫脹,台灣人俗稱「媽媽手」或「彈弓指」,尤其常見於成日要重複做手部動作嘅人。
劍鞘腫最明顯嘅症狀就係手指根部會凸起一粒硬塊,特別係拇指同食指最常中招。初期可能只係郁動時有啲卡卡聲,嚴重時連伸直手指都有困難,甚至會突然「卡住」彈唔返直。以下整理咗幾個常見嘅發病原因同好發族群:
好發原因 | 容易中招族群 | 典型症狀 |
---|---|---|
過度使用手指 | 家庭主婦、廚師、文員 | 手指根部腫痛、活動困難 |
長期姿勢不良 | 手機重度使用者、電腦工作者 | 晨僵、關節卡卡響 |
外力撞擊 | 運動員、勞工 | 突發性腫脹、壓痛明顯 |
慢性疾病引發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多處關節輪流發作 |
呢個問題通常係因為手指肌腱同劍鞘(腱鞘)之間摩擦過度,導致發炎同腫脹。特別係成日要拎重物、長時間打手機,或者工作需要重複做同一個手部動作嘅人特別容易中招。初期可以透過熱敷同休息改善,但如果腫痛持續超過兩星期,就最好去睇醫生啦!
而家好多人都習慣長時間滑手機,不知不覺就會用手指過度。建議每用30分鐘就要停低,做吓簡單嘅手指伸展運動,例如將手指慢慢向後扳,或者握拳再張開重複幾次,都可以有效預防劍鞘腫發生。如果已經有輕微症狀,可以試吓用溫水浸泡手指,幫助血液循環,減輕發炎情況。
為什麼會長劍鞘腫?醫師解析5大常見原因
最近門診好多病人都在問:「醫生啊,我手上這個凸凸的是什麼?怎麼會突然長出來?」其實這就是俗稱的劍鞘腫(腱鞘囊腫),特別容易出現在手腕或手指關節處。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到底是哪些原因會讓這個惱人的小東西找上門。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過度使用啦!像我們現在整天滑手機、打電腦,手腕一直重複同樣動作,腱鞘就會被磨到發炎,久了就形成囊腫。再來是外傷,曾經摔車用手撐地或是打球扭到,都可能讓關節處的組織受損,進而產生囊腫。另外關節退化也是原因之一,隨著年紀增長,關節軟骨磨損,周圍的腱鞘就容易長出囊腫。
這邊幫大家整理成表格更清楚:
排名 | 原因 | 好發族群 | 預防方法 |
---|---|---|---|
1 | 過度使用 | 上班族、3C重度使用者 | 定時休息、做伸展運動 |
2 | 外傷 | 運動員、勞力工作者 | 做好防護措施 |
3 | 關節退化 | 中老年人 | 補充膠質、適度運動 |
4 | 姿勢不良 | 長期低頭族 | 調整工作姿勢 |
5 | 體質因素 | 家族有相關病史者 | 定期檢查、避免過度負荷 |
除了上面說的,有些人會發現囊腫時大時小,這是因為裡面的液體會流動。要特別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自己亂戳破它,這樣很容易感染。如果囊腫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像是會痛或是妨礙活動,建議還是要找專業醫師處理比較安全。
另外很多媽媽們會問:「做家事做到手痛是不是也會長?」沒錯!像長期用力扭毛巾、提重物這些動作,都會讓手腕承受很大壓力。所以做家事的時候記得要分段休息,不要一口氣做太久,也可以戴護腕分擔一下力道。
劍鞘腫最常出現在哪些部位?手腕、手指都要注意
最近有朋友問我「手腕突然凸一包會不會怎樣」,仔細一看原來是劍鞘腫!這種常見的良性腫塊雖然不會致癌,但長在關節附近真的會讓人很在意。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劍鞘腫最常出沒的幾個部位,特別是每天都要活動的手腕和手指,真的要多加留意。
先說說手腕這個重災區,尤其是手腕背側靠近大拇指那塊,幾乎是劍鞘腫的熱門打卡點。因為這裡的肌腱鞘經常要滑動,長期重複動作像是打電腦、做家事,就容易讓關節液堆積形成腫塊。我自己就遇過一位做美髮的朋友,因為每天要拿剪刀和吹風機,右手腕長了顆像珍珠大小的劍鞘腫,按下去還會跑來跑去超神奇的!
手指關節也是劍鞘腫很愛光顧的地方,特別是靠近指甲根部的位置。這邊的腫塊通常比較小顆,但會讓手指活動卡卡的,尤其早上剛睡醒時特別明顯。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會誤以為是痛風或關節炎,其實按壓時如果不會痛,而且腫塊表面光滑,很可能就是劍鞘腫啦。
常見部位 | 特徵 | 好發族群 |
---|---|---|
手腕背側 | 腫塊較大、按壓會移動 | 上班族、家庭主婦、手工業者 |
手指根部 | 米粒大小、影響關節活動 | 常使用手指工作者 |
腳踝前側 | 走路時容易摩擦到鞋子 | 運動員、服務業 |
除了手腕和手指,其實腳踝前側也滿常見的,特別是常穿高跟鞋或需要久站的人。我有個當櫃姐的學妹就抱怨過,每天站8小時後腳踝會腫一包,原本以為是靜脈曲張,檢查才知道是劍鞘腫。這種位置的腫塊最麻煩的是容易跟鞋子摩擦,走路時會不舒服,建議換雙軟一點的鞋子比較好。
說到治療方式,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想把它「壓破」,但其實這樣很容易感染。醫師通常會建議先觀察,如果影響到日常生活,可以考慮抽吸或手術切除。不過要提醒的是,劍鞘腫復發率不低,就算處理掉還是有可能再長出來,所以平時還是要做好預防,像是避免同個姿勢維持太久,適時活動手腕和手指都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