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水底層魚推薦TOP5 | 新手必養底層魚清單 | 台灣常見底層魚圖鑑
最近好多朋友在問底層魚推薦,特別是想養水族箱的新手,常常不知道該從哪些魚種開始養起。底層魚不僅能幫忙清理缸底殘餌,還能增加魚缸生態的多樣性,今天就來分享幾種台灣水族館常見又好養的底層魚,讓你的魚缸更有活力!
說到好養的底層魚,首推就是「鼠魚」啦!這種魚超級耐操,對水質要求不高,而且牠們用鬍鬚在缸底找食物的樣子超級可愛。常見的品種有咖啡鼠、白鼠和金線鼠,價格都很親民,大概50-150元就能買到。鼠魚是群居性的,建議一次養個3-5隻,看牠們排隊在缸底覓食真的很有趣。要注意的是鼠魚喜歡有水流的环境,過濾器可以開強一點。
另外一種很受歡迎的就是「異型魚」,特別是「黃金大鬍子」和「熊貓異型」。這些魚不僅長得特別,還是清藻高手!不過異型魚對水質比較敏感,建議等魚缸生態穩定後再養。價格從200-800元不等,算是中價位的選擇。記得要放些沉木讓牠們躲藏,這些魚可是很害羞的喔!
魚種 | 價格範圍 | 適合水溫 | 特別注意事項 |
---|---|---|---|
鼠魚 | 50-150元 | 22-28°C | 需要群養 |
黃金大鬍子 | 300-600元 | 24-28°C | 要提供沉木 |
熊貓異型 | 500-800元 | 25-28°C | 水質要穩定 |
小精靈魚 | 80-150元 | 22-26°C | 適合小型缸 |
如果你想要更經濟實惠的選擇,「小精靈魚」也是不錯的底層魚推薦。這種魚體型小,特別適合30公升以下的小缸,而且牠們會勤勞地吃缸壁上的藻類。不過要注意牠們對藥物很敏感,治療魚病時最好先移出。價格大概80-150元,算是入門級的好選擇。
養底層魚的時候,記得要觀察牠們的進食狀況。有些魚友會發現底層魚越來越瘦,這可能是因為上層魚搶食太兇。建議可以買些沉底飼料,或是關燈後再餵食,確保底層魚也能吃到足夠的食物。另外,底層魚通常喜歡有遮蔽物的環境,放些水草或造景石頭會讓牠們更有安全感。
新手釣魚必看!底層魚種類推薦清單來啦~剛入門的朋友常常不知道從哪種魚開始釣比較好,其實底層魚最適合新手練習,因為牠們活動範圍固定、咬餌機率高,而且台灣沿海隨處可見!今天就來分享幾種好釣又常見的底層魚,讓你的釣魚初體驗更有成就感。
首先推薦「黑鯛」,這可是台灣釣友最愛的入門魚種!牠們喜歡躲在礁石區或消波塊附近,用南極蝦當餌就很容易上鉤。黑鯛拉力十足但不會太激烈,很適合練習控竿技巧。記得要選清晨或黃昏時段,這時候牠們最活躍。另外「黃鰭鯛」也是不錯的選擇,牠們體型較小但數量多,在港口或堤防邊就能釣到,用鬍鬚蝦當餌效果超好。
魚種 | 最佳釣點 | 推薦餌料 | 活躍時段 |
---|---|---|---|
黑鯛 | 礁石區、消波塊 | 南極蝦 | 清晨/黃昏 |
黃鰭鯛 | 港口、堤防 | 鬍鬚蝦 | 全日 |
石斑 | 海底礁岩區 | 小卷 | 漲退潮 |
黑毛 | 藻類叢生區 | 藻餌 | 白天 |
臭肚魚 | 淺場沙泥地 | 吐司 | 午後 |
說到好釣的底層魚絕對不能漏掉「臭肚魚」,這傢伙根本是新手救星!牠們什麼都吃,連吐司麵包都能引來一大群,在淺場沙泥地用浮標釣法就能輕鬆收穫。不過要小心牠的背鰭有毒刺,摘鉤時記得用毛巾包住。如果想挑戰有點難度的可以試試「石斑」,牠們喜歡躲在海底礁岩縫隙,用小卷當餌在漲退潮時段作釣,中魚時那股爆發力超刺激!
最近天氣熱,很多釣友都在瘋「黑毛」,這種魚雖然警覺性高,但只要找到藻類叢生的釣點,用對藻餌就能有不錯的收穫。建議先用誘餌打個窩,等魚群聚集後再下竿。記得釣組要輕巧,因為黑毛吃餌很龜毛,太重的裝備會讓牠戒心變重喔。
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台灣沿海最常見的5種底層魚介紹,這些魚種都是釣友們在岸邊或港口垂釣時最容易遇到的目標魚,對於剛入門海釣的朋友來說,認識這些魚種的特性跟習性真的很重要。
首先是最常見的「黑鯛」,台灣人習慣叫牠「黑格」,這種魚喜歡躲在礁岩區或消波塊附近,特別愛吃貝類跟甲殼類。牠的嘴巴很厲害,連堅硬的牡蠣殼都能咬碎,所以釣黑鯛時用活蝦或螃蟹當餌效果最好。黑鯛的警覺性很高,釣的時候要特別安靜,不然很容易把魚群嚇跑。
接下來是「黃鰭鯛」,俗稱「赤翅仔」,這種魚的背鰭邊緣有明顯的黃色,體型比黑鯛要小一些。牠們喜歡在沙泥底質的海域活動,特別是河口附近,因為那裡有豐富的有機物可以吃。赤翅仔的肉質細嫩,煮湯或清蒸都很適合,是很多家庭主婦去市場最愛買的魚種之一。
魚種名稱 | 俗稱 | 體型特徵 | 常見棲息地 |
---|---|---|---|
黑鯛 | 黑格 | 體色深灰帶黑,嘴部強壯 | 礁岩區、消波塊 |
黃鰭鯛 | 赤翅仔 | 背鰭黃色,體側有暗色縱帶 | 沙泥底質、河口 |
星點臭肚 | 變身苦 | 體側有星狀斑點,背鰭硬棘有毒 | 藻類叢生區 |
金線魚 | 紅姑魚 | 體側有明顯金黃色縱帶 | 沙泥混合底質 |
花身雞魚 | 花身仔 | 體側有數條黑色橫帶 | 沿岸淺水區 |
「星點臭肚」這個名字聽起來很有趣,台灣漁民都叫牠「變身苦」,因為牠的背鰭硬棘有毒,被刺到會痛到讓人想哭。這種魚最愛吃海藻,所以在港口或堤防邊長滿藻類的地方特別容易釣到。雖然名字不好聽,但牠的肉質其實很不錯,只是料理前記得要把有毒的背鰭處理乾淨。
「金線魚」在市場上常被叫做「紅姑魚」,牠的體側有一條很顯眼的金黃色縱帶,看起來很漂亮。這種魚喜歡在沙泥混合的海底活動,用蝦肉或小卷當餌很容易上鉤。金線魚的產量很大,價格也親民,是很多海產店必備的魚種,不管是煎、煮、烤都適合。
最後要介紹的是「花身雞魚」,台灣人習慣稱牠「花身仔」,因為牠的體側有好幾條黑色橫帶,看起來像穿了一件條紋衫。這種魚通常成群活動,在沿岸淺水區用甩竿釣效果最好。花身仔的肉質雖然不算頂級,但因為數量多、容易釣,是很多釣魚新手練習的好對象。
最近好多朋友開始迷上釣魚,常常問我「為什麼底層魚這麼適合新手釣客?」其實啊,底層魚像是吳郭魚、鯉魚這些,真的超級適合剛入門的朋友。首先牠們分佈超廣,從池塘到河邊隨處可見,不用特別找釣點就能遇到。再來是牠們吃餌很阿莎力,不像有些魚挑食得要命,隨便掛個蚯蚓或麵團就咬,新手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中魚的快感,不會釣到懷疑人生。
底層魚還有一個超棒的特點就是耐操,就算你技巧還不熟練,牠們也不太會因為你的操作失誤就脫鉤。而且這些魚的拉力適中,不會像有些大物一拉就斷線,讓新手可以慢慢練習搏魚的感覺。最重要的是,底層魚的活動時間很固定,通常清晨或傍晚最活躍,不用像釣其他魚種要熬夜或早起,對上班族來說超友善的啦!
這邊幫大家整理幾種常見底層魚的特性:
魚種 | 最佳釣餌 | 活動時間 | 適合釣點 |
---|---|---|---|
吳郭魚 | 蚯蚓、麵團 | 清晨/黃昏 | 池塘、灌溉溝渠 |
鯉魚 | 玉米、吐司 | 整天 | 河流緩流區 |
鯽魚 | 紅蟲、麥片 | 上午 | 水草叢生處 |
說到釣組準備也很簡單,不用搞得太複雜。一般來說用浮標釣組或沉底釣都可以,鉛墜不用太重,讓餌能自然飄到底部就好。記得子線要留長一點,大概30公分左右,這樣魚在吃餌時比較不會有戒心。餌料方面真的不用想太多,去釣具行買現成的鯉魚餌或自己揉麵團都行,這些底層魚真的不挑,有時候連吐司邊都吃得超開心。
天氣影響方面,底層魚算是很好釣的,除非遇到超級大太陽的正中午,或是突然的氣溫驟變,不然基本上都會咬。下雨過後其實更好釣,因為水流會把食物沖到底層,魚群會特別活躍。記得有次帶新手朋友去釣,才下竿沒多久就連續拉了好幾條吳郭魚,看他笑得合不攏嘴的樣子,就知道為什麼大家都推薦從底層魚開始練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