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撿骨前必看!這些禁忌要知道 | 撿骨流程全解析,一次搞懂 | 撿骨師不會告訴你的5件事
最近有朋友在問「撿骨要注意什麼」,這其實是台灣傳統喪葬習俗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撿骨又稱「拾金」,通常是在親人過世後6-12年進行,主要是將遺骨取出整理後重新安葬。這個過程充滿對先人的敬意,也有很多細節要特別留意。
首先最重要的是挑選吉日良辰,這可不是隨便選一天就能做的。通常會請專業的風水師或撿骨師(俗稱「土公仔」)來擇日,避開沖煞的日子。農曆七月絕對不能進行,最好選在清明節前後或是秋冬季節,天氣比較乾燥的時候進行會比較適合。
注意事項 | 詳細說明 |
---|---|
天氣選擇 | 避免雨天進行,最好選在晴朗乾燥的日子 |
人員準備 | 需有專業撿骨師在場,家屬最好全數到齊 |
祭品準備 | 需準備三牲、水果、金紙等祭拜用品 |
服裝要求 | 參與者應穿著素色衣物,避免鮮豔顏色 |
撿骨當天的流程也很講究,通常會先祭拜土地公和亡者,告知今天要進行撿骨儀式。開棺時要撐黑傘遮陽,這是因為傳統認為遺骨不能直接曝曬在陽光下。撿骨師會仔細清理每塊骨頭,用紅絲線串接起來,最後放入「金斗甕」中。這個甕的擺放方式也有學問,要頭骨在上、腳骨在下,象徵坐姿。
過程中家屬要特別注意,絕對不能讓眼淚滴到遺骨上,這在傳統觀念中被認為會影響先人安息。另外也要準備新的壽衣和陪葬品,像是銅錢、五穀等,這些都要經過淨香燻過才能放入。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對這些習俗不太熟悉,建議可以找經驗豐富的長輩或專業人士協助,才不會觸犯禁忌。
撿骨是什麼?台灣傳統喪葬習俗大解析,這個聽起來有點神秘的儀式,其實是台灣流傳已久的喪葬文化之一。簡單來說,就是在親人土葬一段時間後(通常是6到12年),把遺骨重新挖出來清理、曬乾,再放進「金斗甕」裡永久安葬的過程。老一輩的台灣人相信,這樣做可以讓先人「轉骨」成仙,也是表達孝心的重要方式。
說到撿骨的時機,可不是隨便挑日子就能進行的。通常要請專門的風水師「看日子」,避開農曆七月,選在乾燥的季節進行。整個流程非常講究,從開棺、撿骨、曬骨到裝甕,每個步驟都有特定的禁忌。比如撿骨師傅會用紅紙遮住頭骨的眼睛,據說是為了避免亡魂「看到」陽世親人而捨不得離開。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沒見過實際過程,但這項習俗在台灣鄉間還是很常見的。
撿骨流程 | 注意事項 | 常見禁忌 |
---|---|---|
擇日開墳 | 避開雨季和鬼月 | 不可在午時進行 |
清理遺骨 | 依序從腳骨開始撿 | 不能遺漏任何小骨頭 |
日曬除濕 | 需曬足三天 | 禁止貓狗跨越遺骨 |
裝金斗甕 | 頭骨朝甕口擺放 | 甕底要放五帝錢 |
隨著時代改變,現在撿骨的細節也有些調整。像是以前要用「土炭」烘骨,現在大多改用除濕機;金斗甕也從傳統陶甕變成大理石或琉璃材質。不過核心的儀式精神沒變,就是要讓先人能夠安息。有些家族甚至會把撿骨日當成重要的祭祀日子,全家族一起回來參加,變成凝聚親情的特殊時刻。這項習俗背後其實藏著台灣人對生死獨特的看法,認為死亡不是結束,而是另一種形式的存在。
為什麼要撿骨?撿骨背後的民俗意義這個問題,其實牽扯到台灣人對祖先的深厚情感與傳統信仰。在台灣的喪葬習俗中,撿骨(又稱「撿金」)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通常會在親人下葬數年後進行。老一輩的人相信,透過撿骨可以讓先人的靈魂得到更好的安頓,同時也是子孫表達孝道的一種方式。
撿骨的時機很有講究,一般會選擇在土葬後7到10年左右進行。這時候遺體已經完全腐化,只剩下骨骨骸。撿骨師會小心翼翼地將骨骨骸取出,用紅布包裹,再放入「金斗甕」中。這個過程被認為是幫助先人「轉骨」,從土葬轉為更永久的安置方式。很多家庭會特別請風水師擇日,確保撿骨過程順利,讓祖先能夠安息。
撿骨相關習俗 | 意義說明 |
---|---|
撿骨時辰選擇 | 通常選在農曆三月或九月,避開雨季 |
金斗甕材質 | 多用陶甕或石甕,象徵堅固永恆 |
骨骸排列 | 必須按照人體結構擺放,頭骨朝上 |
紅布包裹 | 代表吉祥,保護先人靈魂 |
在台灣南部,撿骨的習俗尤其盛行。有些家族甚至會將撿骨儀式辦得比當初的喪禮還要隆重,邀請親友參加,準備豐盛的供品。這不僅是對祖先的尊重,也展現了台灣人「事死如事生」的傳統觀念。撿骨後的骨骨骸通常會改放在納骨塔,讓後代子孫有個固定的地方可以祭拜,維繫家族的情感連結。
隨著時代變遷,雖然現在火葬越來越普遍,但撿骨的傳統在許多台灣家庭中依然保留著。特別是在鄉村地區,老人家還是很重視這個習俗。他們認為,妥善處理先人的遺骨,能夠保佑子孫平安順遂,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傳統能夠流傳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近有朋友在問「什麼時候該撿骨?最佳時機與禁忌時段」,這個問題其實蠻多人會遇到的。在台灣民間習俗中,撿骨又稱「撿金」,是對先人表達敬意的重要儀式,時機的選擇可是大有學問的。老一輩常說,撿骨最好選在農曆七月以外的月份,尤其是清明節前後最為合適,因為這段時間氣候乾燥,骨骨骸比較容易處理,而且剛好配合掃墓的時節,整個流程會比較順暢。
說到具體的時間點,通常會建議在上午9點到下午3點之間進行,這段時間陽氣比較旺。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遇到農曆七月、雨天或是家中有人懷孕的時候,最好先暫緩撿骨的計畫。這些都是老一輩傳下來的經驗談,雖然現在年輕人可能覺得沒那麼講究,但該注意的還是要注意一下啦。
適合時段 | 不適合時段 | 注意事項 |
---|---|---|
農曆1-6月、8-12月 | 農曆七月(鬼月) | 避開節氣交替日 |
上午9點至下午3點 | 雨天、颱風天 | 需看天氣預報 |
清明節前後 | 家中有人懷孕 | 需請示專業人士 |
另外要提醒的是,撿骨前一定要先請示專業的風水師或禮儀社,他們會根據往生者的生辰八字來挑選更精準的日期。有些家庭還會特別看農民曆,避開「破日」、「滅日」這些不吉利的日子。我阿姨去年幫阿公撿骨時,就特別找了老師看日子,結果整個過程真的超級順利,連下雨都沒遇到,真的很神奇。
現在很多年輕一輩可能覺得這些規矩很麻煩,但其實這些傳統習俗都是古人累積下來的智慧。像我表哥當初就是不信邪,硬要在農曆七月幫阿嬤撿骨,結果當天突然下大雨,整個儀式被迫中斷,後來重選日子才完成。所以說啊,該遵守的規矩還是要遵守,畢竟這是對先人的一種尊重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