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尺到底幾吋?台灣人常搞混的單位換算 | 買窗簾必看!一尺等於幾吋? | 木工師傅教你:一尺幾吋最準確換算

大家買衣服或量身高時常聽到「一尺幾吋」,但你知道這些單位到底怎麼換算嗎?台灣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台尺、公分、英吋,搞懂這些才能避免買錯尺寸喔!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單位之間的關係,讓你下次聽到「一尺三吋」時不會霧煞煞。
先來說說最基本的換算,台灣傳統的「台尺」和公制單位「公分」的關係是這樣的:
單位換算 | 公分(cm) |
---|---|
1台尺 | 30.3 |
1英吋 | 2.54 |
1台寸 | 3.03 |
你可能會問,那為什麼有時候聽到「一尺」又說是30公分,有時候又是30.3公分呢?其實這跟使用的標準有關。傳統木工師傅用的台尺是30.3公分,而一般成衣尺寸常會簡化成30公分來計算,所以買衣服時要特別注意是哪種尺規。
說到英吋就更常見了,特別是買電子產品時。像是電視螢幕說55吋,就是指對角線長度55英吋,換算成公分就是55×2.54=139.7公分。不過台灣人習慣用公分,所以店家通常會直接標示兩種單位。這裡有個小技巧:記住1英吋約等於2.5公分,心算時可以快速估算大概長度。
傳統市場買布料的阿嬤們最會用台尺了!她們常說「這塊布一尺半」,就是指45公分左右(1.5×30.3)。如果是做窗簾或西裝,老師傅也還是習慣用台尺來量。不過現在年輕人可能連一尺等於幾公分都要想一下,時代真的不一樣啦!
最後提醒大家,不同場合用的「尺」可能不一樣。中藥行用的「藥尺」、裁縫用的「衣尺」、建築用的「營造尺」,其實長度都略有差異。最保險的方式就是直接問清楚用的是哪種標準,才不會發生「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狀況喔!
一尺到底等於幾吋?台灣人最常搞混的長度單位換算
每次聽到裝潢師傅說「這個櫃子做三尺寬」或是買窗簾時老闆說「這幅窗簾要剪六尺」,你是不是也常常在心裡默默換算成公分或吋?其實台灣人最常搞混的就是英制與台制的單位換算,特別是「尺」和「吋」這兩個單位,連菜市場阿嬤都會用,但你真的知道一尺等於幾吋嗎?
先來說說台灣最常見的兩種「尺」:一種是台尺(又稱日尺),另一種是英尺。台尺是台灣傳統使用的長度單位,1台尺大約等於30.3公分;而英尺是英制單位,1英尺則是30.48公分。雖然數字很接近,但換算成吋就差很多啦!1台尺等於12台吋,而1英尺也是等於12英吋,但台吋和英吋的長度可不一樣喔。
單位類型 | 1尺等於幾吋 | 1吋等於幾公分 | 備註 |
---|---|---|---|
台制(日制) | 12台吋 | 約2.54公分 | 傳統市場、裝潢常用 |
英制 | 12英吋 | 2.54公分 | 進口商品、國際標準 |
最讓人頭痛的是,現在台灣市面上兩種單位混著用。買木板時可能是用台尺計價,但買電視卻是用英吋標示尺寸。像我們常說的32吋電視,指的是英吋,換算成台吋其實是31.5吋左右。下次聽到師傅說「這個門框要做二尺八」,記得先問清楚是台尺還是英尺,不然尺寸可能會差了一點點喔!
另外要注意的是,台灣有些老一輩還是習慣用「才」這個單位,1才其實就是1台尺見方(約30.3cm×30.3cm),常用來計算玻璃、木板的面積。而裝潢常用的「分」則是台制單位,1分等於0.3公分,6分板就是1.8公分厚的木板。這些單位在日常生活都很常見,但真的很容易讓人搞混呢!
為什麼台灣裝潢師傅都愛用『尺』來量尺寸?
每次看到裝潢師傅在工地拿著捲尺比劃,總會聽到「這塊木板要裁3尺2」、「牆面留2尺半」這樣的對話。為什麼台灣裝潢師傅都愛用『尺』來量尺寸?其實這跟台灣傳統的建築習慣和材料規格有很深關係。老一輩的師傅從小就用台制單位,連進口板材的規格也習慣換算成尺,久而久之就變成業界默契了。
說到這個「尺」啊,它跟我們平常說的「公分」可是完全不同的系統。台制1尺等於30.3公分,這種單位在建材行特別好用,因為很多木板、角材的長度都是尺的整數倍。像是最常見的4×8尺夾板,直接說尺寸師傅馬上就能想像實際大小,比說「122×244公分」來得直覺多了。
常見建材 | 台制規格 | 公制換算 |
---|---|---|
夾板 | 4尺x8尺 | 122x244cm |
矽酸鈣板 | 3尺x6尺 | 91x182cm |
木心板 | 3尺x7尺 | 91x212cm |
而且用尺來算工錢也方便,很多老師傅報價都是「一尺多少錢」,像是踢腳板一尺80元、天花板一尺200元這樣計算。客戶聽得懂,師傅也好算,雙方溝通起來特別順。現在雖然年輕一代開始學用公制單位,但到工地還是得跟著老師傅的習慣走,畢竟整個產業的上下游都這樣運作幾十年了。
另一個有趣的原因是「尺」這個單位剛好符合人體工學。一般成年人的手臂張開約5尺,師傅現場估算距離時,用身體當尺超方便。要量櫃子深度?兩手一比就知道大概3尺寬;測天花板高度?抬頭目測加手勢比劃,馬上能抓出8尺左右。這種直覺式的測量法,在還沒拿出雷射測距儀的年代可是師傅們的必備技能呢!
買窗簾必看!一尺等於幾吋?教你快速換算不踩雷
最近在幫家裡換新窗簾,才發現原來窗簾的尺寸單位超容易搞混!很多店家都用「尺」來計算,但我們平常習慣用「公分」或「吋」,真的會讓人頭很痛。今天就來分享超實用的換算技巧,讓你下次買窗簾不會再被尺寸搞得霧煞煞。
首先要知道,台灣窗簾常用的「一尺」其實是台尺,跟我們平常說的英吋完全不一樣喔!台尺是傳統的度量衡單位,1台尺等於30.3公分,而1英吋則是2.54公分。這樣換算下來,1台尺大約等於11.93英吋,通常我們會直接算成12英吋比較好記。
這邊整理一個超清楚的對照表給大家參考:
單位 | 換算成公分 | 換算成英吋 |
---|---|---|
1台尺 | 30.3公分 | 約12英吋 |
1英吋 | 2.54公分 | – |
1公尺 | 100公分 | 約39.37英吋 |
實際買窗簾的時候,店家報價常會說「一才多少錢」,這裡的「才」其實就是平方台尺(1台尺x1台尺)。比如窗簾寬度3尺、高度6尺,總共就是18才。記得要先量好家裡窗戶的尺寸,換算成台尺後再去比價,才不會被話術迷惑。
另外提醒大家,不同材質的窗簾會有不同的縮率,建議可以多抓5-10公分的長度。像是我上次買的亞麻窗簾,洗過後就縮了快3公分,還好當初有聽店員建議多抓一點尺寸,不然真的會變得太短很尷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