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穴按摩全攻略 | 八法穴在哪?一次告訴你 | 八法穴神奇功效解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個超實用的中醫穴位知識——「八法穴」。這八個穴位在中醫治療上可是大有來頭,不僅能緩解各種不適,還能調理身體機能,根本就是人體自帶的天然藥箱!想知道這些神奇穴位藏在哪裏?快跟著我一起來認識它們吧~
八法穴其實是八個特定穴位的統稱,分別是「合谷、內關、列缺、後谿、外關、公孫、足臨泣、申脈」。這些穴位可不是隨便選的喔,它們都位於人體重要的經絡上,每個穴位都有自己獨特的治療效果。像是合谷穴就在手背上,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凹陷處,按壓這裡可以有效緩解頭痛、牙痛,甚至還能改善腸胃不適,根本就是萬用止痛穴!
下面幫大家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讓你可以快速了解這八個穴位的位置和主要功效:
穴位名稱 | 位置 | 主要功效 |
---|---|---|
合谷 | 手背虎口處 | 止痛、退熱、調理腸胃 |
內關 | 手腕橫紋上三指 | 緩解心悸、胸悶、止嘔吐 |
列缺 | 手腕外側凹陷處 | 治療咳嗽、氣喘、頭痛 |
後谿 | 小指外側掌橫紋端 | 改善頸肩僵硬、眼睛疲勞 |
外關 | 前臂背側腕橫紋上三指 | 緩解感冒症狀、耳鳴 |
公孫 | 足內側第一蹠骨基底部 | 調理脾胃、緩解經痛 |
足臨泣 | 足背第四五蹠骨間 | 改善偏頭痛、乳房脹痛 |
申脈 | 外踝下方凹陷處 | 治療失眠、腳踝扭傷 |
平常在家就可以自己按壓這些穴位,記得要用指腹輕輕按揉,每個穴位按個3-5分鐘,力道不要太重,感覺到微微痠脹就可以了。特別是現在夏天容易中暑,按壓內關穴就能有效預防喔!如果搭配艾灸效果會更好,但要注意不要燙傷皮膚。這些穴位按摩的小技巧,都是中醫師朋友教我的,真的超級實用!
很多人可能會好奇,為什麼這八個穴位特別重要?其實它們都屬於「八脈交會穴」,也就是奇經八脈和十二正經交會的地方,所以治療範圍特別廣。像公孫穴配合內關穴使用,就是中醫治療胃病的經典組合。而列缺穴配合後谿穴,對於長期使用電腦造成的肩頸酸痛特別有效。這些組合用法都是古人累積下來的智慧,現在很多中醫師都還在用呢!
八法穴是什麼?中醫經絡按摩必學穴位,這可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養生智慧啊!簡單來說,八法穴就是八個超級實用的穴位,分佈在我們全身各處,每個穴位都有它獨特的作用。學會按摩這些穴位,等於隨身攜帶天然保健站,頭痛、肩頸痠痛、消化不良這些小毛病,自己按一按就能緩解,超方便的啦!
先來認識這八個神奇穴位的具體位置和功效吧!我整理成表格讓大家一目了然:
穴位名稱 | 位置 | 主要功效 |
---|---|---|
合谷穴 | 手背虎口處,第一、二掌骨間 | 緩解頭痛、牙痛、感冒症狀 |
內關穴 | 手腕橫紋上三指寬,兩筋之間 | 改善心悸、失眠、暈車嘔吐 |
足三里 | 膝蓋下四指寬,脛骨外側 | 調理腸胃、增強免疫力 |
三陰交 | 腳踝內側上四指寬 | 婦科調理、改善水腫 |
湧泉穴 | 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處 | 補腎氣、改善手腳冰冷 |
風池穴 | 後頸部髮際線凹陷處 | 舒緩頭痛、頸椎不適 |
百會穴 | 頭頂正中央 | 提神醒腦、改善失眠 |
太陽穴 | 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凹陷處 | 緩解偏頭痛、眼睛疲勞 |
按摩這些穴位其實很簡單,用手指腹輕輕按壓,每個穴位按個3-5分鐘,力道要適中,感覺到微微痠脹就對了。特別推薦上班族可以多按風池穴和太陽穴,長時間盯著電腦真的超容易肩膀僵硬、頭昏腦脹的。我自己的經驗是,午休時間按個5分鐘,下午精神就會好很多。還有啊,睡前按湧泉穴真的幫助睡眠,我媽都說我最近比較少翻來覆去了。
記得按摩前要把手洗乾淨,指甲也不要留太長,不然會刮傷皮膚喔!如果是孕婦或是身體有特殊狀況的朋友,最好先問過中醫師再按比較安全。這些穴位平常沒事多按按,就像幫身體做保養一樣,長期下來會發現身體狀況真的改善很多。我阿嬤都說這比吃補藥還有用,而且完全不用花錢,真的是CP值超高的養生方法!
八法穴在哪裡?快速找到身體對應位置,這問題是中醫養生愛好者常問的。八法穴其實是八個重要穴位的統稱,分布在身體不同部位,每個穴位都有獨特功效。今天就來教大家怎麼快速找到它們,不用專業知識也能輕鬆掌握!
首先要知道,八法穴包含「四總穴」和「四要穴」,這些穴位都是古人長期實踐總結出來的精華。找穴位時可以用手指比量,中醫說的「一寸」大約是你大拇指第一節的寬度,「三寸」則是四指併攏的寬度。這樣就算沒有專業工具,也能大概定位到穴位。
穴位名稱 | 對應位置 | 簡易找法 |
---|---|---|
合谷穴 | 手背虎口處 | 拇指食指張開,兩指骨交會凹陷處 |
內關穴 | 手腕內側 | 腕橫紋上三橫指,兩筋之間 |
足三里 | 膝蓋下方 | 膝蓋骨下四橫指,脛骨外側一橫指 |
三陰交 | 腳踝內側 | 內踝尖上四橫指,脛骨後緣 |
合谷穴在手掌虎口位置很明顯,按下去會有酸脹感。這個穴位特別實用,頭痛、牙痛時按壓能緩解不適。內關穴在手腕內側,搭捷運或看電視時都可以隨時按壓,對暈車、心悸很有幫助。足三里號稱「長壽穴」,在膝蓋下方,找的時候記得要坐著讓腿自然彎曲。三陰交是婦科要穴,女生經期不順可以多按這裡。
除了表格列出的四個穴位,另外四個八法穴分別是委中、列缺、後溪和公孫。委中穴在膝蓋後方橫紋正中,久坐腰酸時可以按壓。列缺穴在手腕外側,拇指下方凹陷處,感冒咳嗽時按這裡能減輕症狀。後溪穴握拳時在小指根部橫紋盡頭,對頸椎不適特別有效。公孫穴在足內側,第一蹠骨基底下方,按壓時會有明顯酸痛感。
為什麼要按八法穴?改善氣血循環的秘訣其實就藏在我們的身體裡!這八個穴位就像是身體的「氣血開關」,只要按對地方,就能讓阻塞的氣血重新流動起來。台灣潮濕悶熱的天氣特別容易讓人氣血不順,這時候按摩八法穴就超實用,不用花大錢買保健食品,自己在家就能輕鬆保養。
八法穴分佈在我們的手腳上,每個穴位對應不同的身體部位。像是「合谷穴」在虎口附近,按壓後能緩解頭痛;「內關穴」在手腕內側,對心悸、失眠特別有效。我阿嬤以前就常說「氣血通,百病消」,現在才懂她老人家說的真有道理!按摩這些穴位時,記得要用指腹輕輕按壓,感覺微痠脹就好,千萬別太用力反而傷到肌肉。
穴位名稱 | 位置 | 主要功效 |
---|---|---|
合谷穴 | 拇指與食指虎口處 | 緩解頭痛、牙痛 |
內關穴 | 手腕橫紋上三指寬處 | 改善心悸、失眠 |
足三里 | 膝蓋下四指寬處 | 增強免疫力、調理腸胃 |
三陰交 | 腳踝內側上四指寬處 | 調經止痛、改善水腫 |
按摩八法穴最好選在飯後1小時進行,這時候氣血運行最旺盛。我習慣邊看電視邊按,不知不覺就按了十幾分鐘,整個人都鬆了。特別是上班族整天坐辦公室,下半身循環差,多按「足三里」和「三陰交」真的會有感覺。記得要搭配深呼吸,讓氣血更順暢,效果會更好喔!
最近天氣變化大,我老公老是喊肩膀僵硬,教他按「肩井穴」後改善很多。其實中醫講究「痛則不通」,哪裡痠痛就表示那裡的氣血卡住了。八法穴就像身體自帶的「維修站」,學會這招真的省下不少按摩錢。不過要提醒大家,如果按壓後異常疼痛或出現瘀青,最好還是給專業中醫師看看比較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