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蜜蜂怎麼辦?3招自保 | 蜜蜂飛來別慌張!專家教你應對 | 户外遇蜂羣?這些動作千萬別做
遇到蜜蜂該怎麼辦?這些實用技巧你一定要知道
那天在陽明山步道健行時突然遇到蜜蜂,當下真的有點慌張。其實在台灣郊外活動時,遇到蜜蜂是很常見的事情,只要掌握正確應對方式,就能避免被叮咬的危險。首先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千萬不要揮手拍打或快速奔跑,這些動作反而會讓蜜蜂覺得受到威脅而攻擊。
蜜蜂種類與危險性比較
蜜蜂種類 | 外觀特徵 | 攻擊性 | 常見活動區域 |
---|---|---|---|
義大利蜂 | 黃黑條紋明顯 | 低 | 人工蜂箱附近 |
虎頭蜂 | 體型較大、頭部寬 | 高 | 樹林、屋簷下 |
長腳蜂 | 身體細長、腳很長 | 中 | 灌木叢、花圃 |
記得有次在Google Maps上找登山路線時,看到網友分享在二子坪遇到虎頭蜂的經驗,後來發現原來那個季節剛好是蜂群活躍期。現在要出門前我都會先用Google搜尋當地最近的蜂群通報,這個小習慣真的幫我避開不少危險。
被蜜蜂叮到的緊急處理
如果真的不幸被叮到,首先要盡快遠離蜂群,然後用指甲或信用卡邊緣平行刮除毒針,千萬不要用手擠壓,這樣會讓更多毒液進入體內。可以用流動清水沖洗傷口,然後冰敷減輕腫脹。如果出現呼吸困難、頭暈等過敏反應,一定要立即就醫。我手機裡永遠存著附近醫院的Google Maps定位,以備不時之需。
平常在戶外活動時,建議避免使用香味太重的香水或髮膠,這些都容易吸引蜜蜂。穿著也盡量以淺色系為主,因為深色和鮮豔色彩會讓蜜蜂誤認為是花朵或天敵。記得有次穿了一件螢光粉紅的外套去爬山,結果一直被蜜蜂圍繞,後來查了Google才知道原來蜜蜂對某些顏色特別敏感。
遇到蜜蜂時該怎麼辦?教你冷靜應對的5個步驟,這是許多人在戶外活動時最想知道的實用知識。台灣夏季到處都能看到蜜蜂忙碌的身影,雖然牠們大多不會主動攻擊人,但萬一不小心惹到牠們,還是要知道怎麼處理才安全。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親身經驗,讓大家遇到蜜蜂時不會手忙腳亂。
首先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千萬不要揮手拍打或大聲尖叫。蜜蜂對快速移動和震動特別敏感,你越激動牠們越容易覺得受到威脅。建議可以慢慢蹲下降低高度,用衣服輕輕遮住頭頸部,靜靜等待蜜蜂飛走。記得有一次我在陽明山爬山時遇到蜂群,就是靠這招平安脫身。
如果你發現附近有蜂巢,請務必記住這個原則:
情境 | 正確做法 | 錯誤示範 |
---|---|---|
蜂巢在樹上 | 安靜快速離開 | 用樹枝戳弄 |
蜜蜂停在身上 | 輕輕吹氣或等牠飛走 | 用手拍打 |
被蜜蜂追趕 | 往逆風方向直線逃跑 | 繞圈跑或跳進水裡 |
萬一真的被蜜蜂螫到,要馬上檢查傷口。先用信用卡邊緣或指甲平行刮除螫針,千萬不要用手擠壓,否則毒液會注入更多。接著用清水沖洗後冰敷,可以減輕腫脹和疼痛。如果出現呼吸困難、頭暈等過敏症狀,一定要立即就醫,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平常出門建議穿淺色系衣服,避免鮮豔花色或黑色,因為蜜蜂會把這些顏色誤認為天敵。也盡量不要噴香水或使用香味太重的沐浴乳,這些都可能吸引蜜蜂靠近。我朋友上次就是噴了玫瑰香水去郊遊,結果被蜜蜂追著跑了好幾公尺呢!
為什麼蜜蜂會攻擊人?瞭解牠們的防衞機制
其實蜜蜂平常根本懶得理我們啦!牠們忙著採蜜都來不及了,哪會隨便攻擊人。但如果你不小心踩到牠們的地雷,這些小傢伙可是會跟你拚命的。今天就來聊聊蜜蜂的防衛機制,讓大家知道怎麼避免被叮到哇哇叫。
蜜蜂攻擊人通常有幾個主要原因,最常見的就是覺得巢穴被威脅了。蜂巢對牠們來說就像我們的家一樣,如果有陌生人突然闖進來,當然會緊張啊!特別是當你靠得太近或是做出快速揮手的動作,蜜蜂會以為你要攻擊牠們,這時候就會發動防衛。另外,蜜蜂對某些氣味特別敏感,像是香水、汗臭味或是酒精味,都可能讓牠們變得暴躁。
攻擊原因 | 蜜蜂反應 | 人類該怎麼做 |
---|---|---|
靠近蜂巢 | 群起防衛 | 保持5公尺以上距離 |
快速揮手 | 認為被攻擊 | 緩慢移動或靜止 |
特殊氣味 | 變得暴躁 | 避免噴香水或喝酒後接近 |
深色衣物 | 誤認為天敵 | 穿淺色衣服接近花叢 |
你知道嗎?蜜蜂的螫針其實是特化過的產卵器,所以只有雌蜂才會叮人。而且蜜蜂叮完人後,螫針會連著內臟一起留在皮膚上,這也代表牠們叮完就活不久了。所以蜜蜂真的不是愛找麻煩,牠們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在保護家園啊!平常看到蜜蜂在採蜜,只要不打擾牠們,基本上相安無事。但如果不小心惹到蜂群,記得要慢慢遠離,千萬不要拍打或奔跑,這樣反而會讓更多蜜蜂追上來。
天氣熱的時候蜜蜂脾氣也會比較差喔!因為高溫會讓蜂巢內的溫度升高,工蜂們要更努力工作來降溫,這時候如果被打擾,牠們的防衛反應會更強烈。所以夏天在戶外活動時要特別注意,看到蜜蜂就讓牠們先過,不要故意去招惹。如果真的不幸被叮到,記得先把螫針拔出來,可以用信用卡之類的硬物輕輕刮掉,千萬不要用手擠壓,這樣會讓更多毒液進入皮膚。
最近天氣超適合爬山踏青,但你知道「在郊外遇到蜂羣怎麼辦?户外活動必學安全守則」嗎?上次我跟朋友去陽明山就差點中招,還好當地嚮導即時提醒,今天就把這些救命知識分享給大家!
首先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蜂類其實比我們更緊張,突然揮手或尖叫反而會讓牠們覺得受威脅。記得有次看到有人被虎頭蜂追,就是因為他邊跑邊揮外套,結果被叮了十幾包…正確做法是慢慢蹲低身體,用衣物輕輕遮住頭頸部(特別是後頸跟耳朵),然後安靜地往逆風方向移動。蜂類主要靠氣味和氣流定位,這樣做能大幅降低被攻擊的機率。
這邊整理幾個常見蜂種的應對重點:
蜂種 | 危險程度 | 特徵 | 注意事項 |
---|---|---|---|
蜜蜂 | ★★☆☆☆ | 體型圓潤、毛茸茸 | 通常不主動攻擊 |
虎頭蜂 | ★★★★★ | 黃黑相間、體型大 | 警戒範圍可達10公尺 |
長腳蜂 | ★★★☆☆ | 腹部細長、巢呈蓮蓬狀 | 遠離蜂巢就較安全 |
黑腹虎頭蜂 | ★★★★★ | 全身黑亮、飛行聲音低沉 | 遇到立即撤離不要回頭 |
穿著也有大學問!去年有位山友穿鮮紅色外套結果引來蜂羣,原來鮮豔顏色和深色衣物特別容易吸引蜂類注意。建議選擇卡其色、軍綠色這類自然色系,材質要平滑(蜂針不易刺穿),記得把褲管紮進襪子裡。香水、髮膠這些有香味的東西絕對是大地雷,連香蕉這種水果都可能引來蜂類,最好用密封盒裝好。
萬一真的被叮到,先檢查傷口有沒有殘留毒針(蜜蜂會留下,虎頭蜂不會),用指甲或信用卡平刮除針,千萬別用手擠!接著用清水沖洗後冰敷,蘆薈膠或小蘇打水能緩解腫痛。如果出現呼吸困難、舌頭腫脹等過敏症狀,要立即打119求救。記得上次新聞報導,有位阿伯被叮後覺得沒事繼續爬山,結果半小時後休克,這種延遲性過敏反應最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