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米等於幾公分?簡單換算一次懂 | 1釐米是幾公分?日常小知識 | 釐米公分傻傻分不清?看這篇
最近有朋友問我「釐米是幾公分」這個問題,其實這根本就是同一個單位啦!在台灣我們習慣講公分,但釐米是大陸用語,兩個都是指centimeter這個長度單位。就像我們說「去7-11」跟對岸說「去便利店」一樣,只是說法不同而已。
說到長度單位轉換,這邊整理幾個常見的換算給大家參考:
單位名稱 | 換算比例 | 實際長度 |
---|---|---|
1釐米(公分) | 1 cm | 約指甲寬度 |
10毫米 | 1 cm | 約迴紋針粗細 |
0.01米 | 1 cm | 約鈕扣直徑 |
記得小時候上數學課,老師總是要我們帶直尺來量東西,那時候就常常看到尺上面同時標著「cm」和「毫米」的刻度。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會用到這個單位,比如買衣服看尺寸、量家具大小,甚至是手機螢幕的長寬,都是用公分來計算的。
前陣子幫朋友組裝電腦,看到機殼規格寫著「支持最大35釐米的顯示卡」,當下還愣了一下想說這是多長,後來才想到就是35公分啦!這種單位混用的情況現在越來越常見,特別是在網購的時候,常常會看到商品描述同時出現「釐米」和「公分」兩種寫法。
有時候在國外網站買東西也會遇到單位轉換的問題。像是前幾天在美國網站看到一個鍵盤托架標示「2.5 inches」,就要自己換算成公分才知道實際大小。這種時候如果對單位不熟悉,真的會很困擾呢!
1公分等於幾釐米?台灣人最常搞混的單位換算
每次聽到有人問「1公分等於幾釐米?」就知道又有人被這些小單位搞混啦!其實在台灣,公分和釐米根本就是同一個東西,只是說法不同而已。不過說到單位換算,真的常常讓台灣人一個頭兩個大,特別是買東西或做手工的時候,常常要換算來換算去,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幾個最常搞混的單位對照表。
說到長度單位,除了公分和釐米這種基本款,台灣人最常遇到的困擾就是英制和公制的轉換。像去買螢幕或電視,商家都會說幾吋幾吋,但我們平常習慣用公分,這時候就要拿出計算機來算一下。還有買衣服的時候,國外尺寸常常用英寸表示,真的會讓人很崩潰啊!
常見單位 | 換算值 | 實際應用場景 |
---|---|---|
1公分 | 10毫米 | 文具尺刻度 |
1英寸 | 2.54公分 | 螢幕尺寸 |
1英尺 | 30.48公分 | 進口家具尺寸 |
1碼 | 91.44公分 | 布料長度 |
另外像是買菜的時候也很常遇到單位問題,傳統市場阿姨都說「一台斤」,但超市標的都是「公克」,這時候就要知道1台斤等於600公克。還有煮飯的時候,食譜上寫的「1杯」到底是多大杯?這些生活小細節真的會讓人很困惑,特別是年輕一輩可能更不熟悉這些傳統單位。
溫度單位也是個大坑,看國外天氣預報都用華氏,但台灣用攝氏,每次都要想半天。還有汽油價格,美國用加侖計算,台灣用公升,出國租車加油的時候真的要特別注意。這些單位換算雖然是小事情,但搞錯了真的會鬧笑話或是造成不便呢!
為什麼台灣人習慣説公分而不是釐米?這個問題其實跟台灣的度量衡使用習慣有很大關係。在台灣日常生活中,我們更常聽到「公分」這個說法,雖然「釐米」跟公分是同樣的長度單位,但就是比較少人用。這背後其實有一些歷史和語言習慣的因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台灣在日治時期受到日本影響很深,當時日本使用的「センチメートル」(centimeter)被直接音譯成「公分」,這個用法就一直延續到現在。雖然後來國民政府來台推行公制單位,但「公分」這個詞已經深植民心,大家用習慣了也就懶得改。反觀「釐米」這個詞,雖然是中國大陸的常用說法,但在台灣就是比較少人用,聽起來反而有點陌生。
再來,我們可以看看台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法對照表:
使用場合 | 台灣常用說法 | 中國大陸常用說法 |
---|---|---|
身高 | 170公分 | 170釐米 |
布料長度 | 90公分 | 90釐米 |
螢幕尺寸 | 24公分 | 24釐米 |
從這個表格可以看出,在各種生活情境下,台灣人就是習慣用「公分」。就連去買布、量身高的時候,老闆也都是問「幾公分」,幾乎沒聽過有人問「幾釐米」。這種語言習慣真的很難改,就像我們說「機車」而不是「摩托車」一樣自然。
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台灣的教科書和官方文件雖然兩種說法都會出現,但「公分」還是佔了大多數。學校老師教數學或自然課的時候,也多半是用「公分」來教學。這種教育系統的用詞選擇,也強化了大家使用「公分」的習慣。久而久之,「釐米」就變成一個書面上看得到,但日常生活中很少聽到的詞了。
買傢俱時常常會遇到尺寸標示單位不同,特別是釐米和公分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其實買傢俱時如何快速換算釐米和公分?這根本不用換算啦!因為在台灣我們說的「公分」就是「釐米」的另一種說法,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單位,只是名稱不同而已。所以看到傢俱標示60釐米,就是60公分,完全不需要換算,是不是超簡單?
不過說到傢俱尺寸,很多人還是會搞混英制單位和公制單位。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常見的對照表,這樣去IKEA或特力屋看傢俱規格時就不會頭痛了:
英制單位 | 公制單位(公分/釐米) |
---|---|
1英吋 | 2.54公分 |
1英尺 | 30.48公分 |
1碼 | 91.44公分 |
像是很多進口沙發會標示長度為80英吋,用這個表格一查就知道是203.2公分。但要注意的是,台灣大部分傢俱行還是以公分為主要標示單位,只有少數進口傢俱會用英制單位。建議量家裡空間時,直接用捲尺量出公分數值最準確,這樣去挑傢俱時才不會買到尺寸不合的東西。
另外分享一個小技巧,現在很多傢俱賣場的網站或App都有虛擬擺設功能,只要輸入你家實際的長寬高(記得單位要統一用公分),就能模擬傢俱擺進去的樣子。這個功能真的超實用的,可以避免買到太大或太小的傢俱。不過要提醒大家,量尺寸時要量門框、走道的寬度,還有天花板高度這些細節,才不會發生傢俱搬不進門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