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力發電5大缺點你知道嗎? | 台灣風電的隱憂大公開 | 風能發電真的環保嗎?
說到風能缺點,雖然它是很環保的再生能源,但實際應用上還是有不少讓人頭痛的地方。台灣這幾年大力推動風力發電,特別是在西部沿海架設了好多風機,但在地居民和環保團體的抱怨也越來越多,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實際遇到的問題。
首先最讓人詬病的就是噪音問題,風機運轉時產生的低頻噪音可以傳到好幾公里外。住在雲林台西的親戚就常抱怨,晚上睡覺時總聽到「嗡~嗡~」的聲音,像有台大冰箱一直運轉,久了真的會神經衰弱。而且這種低頻噪音很難完全隔絕,就算關窗戶還是聽得到,讓附近房價都跌了不少。
再來是對生態的影響,特別是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風機根本就是鳥類殺手。根據環保團體統計,光是彰化外海的風場,每年就有上百隻保育類鳥類撞上葉片死亡。雖然開發商都會做環評,但實際運轉後才發現問題比想像中嚴重很多,現在連黑面琵鷺的棲息地都受到威脅。
另外風能還有一個致命傷就是不穩定,台灣夏季用電高峰時常常沒什麼風,風機轉速慢到像在打瞌睡。但冬天東北季風來的時候又發太多電,電網根本吃不消。這種看天吃飯的特性,讓台電的調度人員每天都提心吊膽,怕一個不小心又要跳電。
最後來看個比較表,整理幾個主要缺點:
缺點類型 | 具體問題 | 影響範圍 |
---|---|---|
噪音污染 | 低頻嗡嗡聲 | 半徑3-5公里居民 |
生態衝擊 | 鳥類撞擊死亡 | 候鳥遷徙路線 |
供電不穩 | 發電量波動大 | 整個電網系統 |
視覺景觀 | 破壞海岸線 | 觀光區域 |
說到化學品供應商像是Sigma-Aldrich這類公司,他們在風機製造過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風機葉片用的樹脂、塗料都要用到特殊化學材料,但這些原料的生產和運輸本身就不太環保,算是間接造成的環境負擔。而且大型風機報廢後的葉片處理也是難題,目前台灣還沒有完善的回收機制,只能暫時堆置在彰濱工業區的空地上。
風力發電為什麼會被説不穩定?專家解析關鍵原因其實跟自然環境的特性密不可分。最近在台灣的離岸風場也常遇到類似狀況,讓不少民眾好奇明明裝了那麼多風機,為什麼供電還是有波動呢?今天就讓我們用最生活化的方式來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要知道風力發電完全靠老天爺賞飯吃,不像火力或核能可以穩定輸出。台灣海峽雖然風力資源豐富,但風速時大時小,就像我們夏天遇到的颱風和冬天東北季風,強度差很多。風機在風速太低(通常低於3-4米/秒)時根本轉不動,風速太高(超過25米/秒)又要停機避險,這些都是造成供電不穩的主因。
另外大家可能不知道,風力發電的輸出功率跟風速是三次方關係,簡單來說就是風速增加一點點,發電量會暴增很多。來看看這個表格就一目了然:
風速 (m/s) | 發電量比例 |
---|---|
5 | 15% |
7 | 35% |
10 | 100% |
12 | 170% |
再來就是風向變化的問題,台灣因為地形關係,風向經常改變。像苗栗的風場可能吹西北風,彰化外海卻吹東北風,每座風機受到的風力都不一樣。而且風機葉片轉向需要時間調整,這段空窗期就會造成電力輸出的波動。
最後要提的是季節性差異,台灣夏季用電高峰時,反而風力發電量最低。根據台電資料,冬天東北季風期間的發電量可以是夏天的3倍以上。這種供需不平衡的狀況,讓電網調度變得特別困難,也是為什麼我們常聽到「風電不穩」的說法。
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台灣哪些地區最不適合發展風能?在地人親身經驗談」,這個話題其實很多住在當地的朋友都很有感。風力發電雖然是綠能,但真的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裝設,有些區域因為地形、氣候或居民生活習慣等因素,風機反而會造成不少困擾。
先說說台中大甲溪出海口一帶,這邊雖然風大,但濕氣重又常起霧,風機葉片很容易結露生鏽。我朋友在當地做風機維護,他說光是除鏽保養的費用就比其他地方高出3成,而且海風中的鹽分還會加速零件老化。再往南走到雲林麥寮,這邊的居民就常抱怨風機低頻噪音問題,特別是冬天東北季風強的時候,晚上根本睡不好。
下面整理幾個風能發展較不理想的區域給大家參考:
地區 | 主要問題 | 在地人實際感受 |
---|---|---|
桃園觀音 | 颱風頻繁損壞率高 | 每年都要疏散,維修成本驚人 |
苗栗後龍 | 風向不穩定發電效率低 | 常常看到風機停擺好幾天 |
彰化芳苑 | 候鳥遷徙路線 | 環保團體抗議影響生態 |
屏東恆春 | 落山風導致機組過載 | 風太大時連葉片都要拆下來 |
特別要提的是花東縱谷地區,雖然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的峽谷效應讓風勢很強,但這裡的地形太複雜,風向變化又快又亂。有位在台東鹿野種鳳梨的農友跟我說,他們那邊裝的測風儀常常一天內就記錄到16種不同方向的風,這種條件下風機的發電效率連設計值的40%都不到,而且維修人員上山下海超辛苦的。
新竹香山濕地也是個典型案例,這邊是重要的水鳥棲地,雖然風能潛力不錯,但環保署的環評就一直沒過。在地的鳥友阿伯說,光是前年做的生態調查就記錄到超過200種鳥類,要是裝了風機肯定會打亂牠們的作息。更不用說香山這邊的蚵農都很反對,怕影響他們養殖的海域。
今天我們來聊聊「風力發電機如何影響周邊居民生活?真實案例分享」。最近在台灣西部沿海地區,越來越多風車佇立在海岸線上,這些潔淨能源的守護者雖然環保,但對附近居民來說卻是喜憂參半。住在苗栗後龍的張阿姨就說,當初覺得風車很漂亮,但現在晚上睡覺都會聽到「咻咻」的低頻噪音,夏天開窗根本睡不著。
其實風力發電機帶來的影響很具體,我們整理了一些常見狀況:
影響類型 | 具體表現 | 發生頻率 |
---|---|---|
噪音問題 | 葉片轉動的低頻噪音、機械運轉聲 | 24小時持續 |
光影閃爍 | 陽光穿過轉動葉片造成的閃光 | 日出日落時段 |
心理壓力 | 巨大陰影移動造成的壓迫感 | 視天氣狀況而定 |
房價波動 | 部分地區房價下跌約1-2成 | 長期影響 |
雲林台西的李先生就遇到很特別的情況,他說風車葉片轉動時會產生一種特殊的光影效果,下午在田裡工作時常被閃到眼睛不舒服。而且自從風車蓋好後,他家三合院門前的房價就再也漲不上去,仲介都直接說「有風車景觀」反而變成扣分項。不過也有居民持不同意見,像彰化王功的漁民就覺得風車群成為新地標後,反而帶來不少觀光人潮,海產店的生意比以前好很多。
住在桃園觀音的陳小姐分享,她家距離最近的風車約800公尺,晚上安靜時真的會聽到規律的嗡嗡聲,特別是東北季風強的時候更明顯。她說環保局來測過幾次都符合標準,但那種持續性的低頻就是讓人很難忽略。現在她女兒做功課時都得戴耳塞,不然很容易分心。不過她也承認,夏天颱風來時看到風車自動停轉的防護機制,又覺得這些大傢伙其實挺聰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