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椅的秘密:你不知道的5件事 | 故宮龍椅背後的故事 | 坐上龍椅要多少錢?
說到龍椅,大家腦海中浮現的肯定是故宮裡那張金碧輝煌的皇帝寶座吧?不過你知道嗎,在台灣其實也有不少仿古家具店能買到精緻的龍椅複製品,而且款式還分很多種呢!
最近陪朋友去逛台中一家老字號的仿古家具行,老闆說現在龍椅在婚紗攝影圈超搶手。新人們特別喜歡租借這種霸氣十足的椅子來拍中式婚紗,光是坐在上面不用擺pose就很有氣勢。店裡最受歡迎的是這幾款:
款式名稱 | 材質 | 適合場景 | 日租價格 |
---|---|---|---|
明式雲龍紋 | 紫檀木雕刻 | 宮廷風婚紗 | NT$3,500 |
清式九龍捧壽 | 紅木鑲貝殼 | 企業主形象照 | NT$5,800 |
簡約新中式 | 黑胡桃木 | 茶席/商業空間擺設 | NT$1,200 |
老闆邊擦椅子邊跟我們分享,現在連咖啡廳都來租龍椅當打卡點。上個月有家網美店借了兩張放在角落,結果客人為了拍照排隊排到馬路上。最有趣的是有些阿公阿嬤看到龍椅會忍不住想坐上去,說是小時候看歌仔戲皇帝都這樣坐,現在終於能體驗當”一日皇上”的感覺。
店裡師傅正在修復一張民國初年的老龍椅,說是當年大戶人家嫁女兒的嫁妝。椅背的雕花裡還藏著蝙蝠和銅錢圖案,師傅用牙籤沾金漆一點一點補,光是修一片龍鱗就要花整個下午。這種老物件現在越來越少見,有人出價六位數老闆都捨不得賣。
龍椅到底是什麼?故宮最神秘的寶座解密
每次去故宮,大家都會擠在太和殿前面搶拍那張金光閃閃的龍椅,但你真的知道這張椅子背後的故事嗎?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故宮最神秘的寶座,保證讓你下次去參觀時看得更有感覺!
龍椅可不是隨便一張椅子那麼簡單,它正式名稱叫做「髹金雕龍寶座」,是明清兩代皇帝專用的御座。整張椅子用紫檀木打造,表面貼滿金箔,光是看就覺得貴氣逼人。最特別的是椅背那條栩栩如生的金龍,龍頭正對著前方,象徵皇帝「面南背北」的威嚴。有趣的是,現在故宮展示的這張龍椅其實是後來修復的,因為原本的那張在民國時期已經破損得相當嚴重了。
龍椅小檔案 | 詳細內容 |
---|---|
材質 | 紫檀木貼金箔 |
高度 | 約172公分 |
製作年代 | 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 |
修復時間 | 1959-1964年 |
龍紋數量 | 13條金龍 |
說到龍椅的擺放位置也很有講究,它被放在太和殿正中央的七階高台上,這個設計叫做「七階丹陛」。皇帝坐在上面時,大臣們都要站在下面仰視,這種高低差就是要讓大家感受到皇權的至高無上。而且你知道嗎?龍椅前面的地板上還鑲嵌著一塊「龍墀」,就是專門給大臣跪拜用的,現在去故宮還能看到這些細節呢!
龍椅的扶手和靠背都做得特別寬大,這不只是為了氣派,其實還藏著實用考量。因為皇帝要穿著厚重的龍袍上朝,椅子太窄會很難坐。椅背的弧度也經過精心設計,讓皇帝可以靠著又不失威儀。這些小細節都能看出古代工匠的用心,連皇帝坐起來舒不舒服都考慮到了。
誰能坐龍椅?揭開古代皇帝專屬座位的秘密
講到龍椅,大家腦海中浮現的肯定是故宮裡那座金光閃閃的寶座吧?但你知道嗎,這可不是隨便誰都能坐上去的。在古代,龍椅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皇權,就連材質、雕刻都有嚴格規定,更別說敢隨便坐上去的人會有什麼下場了。
龍椅的製作可講究了,光是木料就必須用最上等的金絲楠木,這種木頭不僅質地堅硬,還會散發淡淡香氣。工匠們得花上好幾個月,在上面精雕細琢出九條栩栩如生的龍紋,象徵「九五之尊」。椅背正中的那條龍一定是張牙舞爪的正面龍,其他八條則是側面龍,這樣的設計可是大有學問的。
龍椅部位 | 象徵意義 | 製作要求 |
---|---|---|
椅背龍紋 | 皇權威嚴 | 必須是九條龍,正中為正面龍 |
扶手 | 穩固江山 | 通常雕刻雲紋或海浪紋 |
底座 | 根基穩固 | 須高於地面,常飾以祥雲圖案 |
除了外觀講究,坐龍椅的規矩更是多到數不清。皇帝登基時要舉行隆重的「升座」儀式,由太監總管高喊「請皇上升座」,然後皇帝才能緩緩坐下。平常時候,龍椅周圍三步之內都不准有人靠近,就連皇后、太子也得保持距離。要是哪個大臣不小心碰到龍椅,輕則革職查辦,重則人頭落地,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有趣的是,雖然龍椅看起來金光閃閃,但其實很多都不是純金打造的。因為純金太軟,根本承受不了成年人的重量,所以大多是木胎貼金箔或銅鎏金。有些朝代還會在椅子內部暗藏機關,像是康熙皇帝的龍椅就傳說有暗格,用來存放重要的玉璽和密旨。
龍椅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從明朝到清朝的演變史這個問題,其實牽涉到中國古代皇權象徵的發展。龍椅作為皇帝專屬的寶座,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初期,當時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強化皇權威嚴,特別設計了雕有龍紋的御座,這也成為後來「龍椅」稱呼的由來。不過嚴格來說,明朝時期更常稱之為「御座」或「寶座」,直到清朝才普遍使用「龍椅」這個說法。
明朝的龍椅設計相對簡樸,主要用紫檀木或金絲楠木打造,椅背和扶手處雕刻五爪金龍,象徵天子權威。到了清朝,特別是康熙、乾隆時期,龍椅的工藝變得更加精緻奢華,不僅使用珍貴材料,還鑲嵌寶石、琺瑯等裝飾。清朝龍椅最著名的就是故宮太和殿那張,它見證了從康熙到溥儀多位皇帝的登基大典。
朝代 | 材質 | 特色 | 現存著名實例 |
---|---|---|---|
明朝 | 紫檀木 | 簡樸大氣,五爪金龍雕刻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清朝 | 金絲楠木 | 鑲嵌寶石,工藝複雜 | 太和殿龍椅 |
清朝 | 紫檀鑲玉 | 琺瑯裝飾,西洋影響元素 | 養心殿龍椅 |
有趣的是,龍椅的擺放位置也有講究。明朝時龍椅通常放在高台上,周圍有屏風和香爐,營造威嚴感。清朝則發展出更完整的「寶座間」概念,龍椅周圍會布置太平有象、甪端等吉祥物,整個空間設計都是為了凸顯皇權至高無上。從現存文物來看,清朝龍椅的保存狀況比明朝好很多,這跟清朝皇室直到20世紀初才退出歷史舞台有關。
龍椅的演變其實反映了明清兩代統治風格差異。明朝強調「天子守國門」的務實精神,龍椅設計也以實用為主;清朝則更注重展示多元文化融合,從龍椅的裝飾就能看出滿漢蒙藏各族工藝的結合。不過無論哪個朝代,龍椅最重要的功能始終沒變——它就是皇權的具體化身,大臣們見到龍椅就像見到皇帝本人一樣要行跪拜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