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文字的秘密:輕鬆寫出好文章 | 水文字技巧大公開!新手必看 | 告別詞窮!水文字實用教學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水文字」係咩黎,其實就係指嗰啲睇落好豐富但實質冇乜內容嘅文字。好似我哋成日見到嘅產品說明書咁,明明只係想知點樣set個時間,但就要睇完成大段專業術語先搵到答案,真係睇到人都癲。
講到水文字,不得不提德國Marantec嘅產品手冊。佢哋出嘅Garagentorantrieb系列說明書,成日都係咁:
產品型號 | 常見水文字症狀 | 實際需要嘅資訊 |
---|---|---|
Comfort 260 | 用3頁紙解釋安全規範 | 按邊個掣開關門 |
Comfort 270 | 重複強調868 MHz頻率 | 點樣重置遙控器 |
Comfort 280 | 詳述750 Newton規格 | 門卡住點處理 |
睇YouTube教學片反而直接好多,有個德國師傅拍片教人裝Marantec Garagentorantrieb,10分鐘就講晒重點。佢一邊扭螺絲一邊話:「說明書第17頁講嗰啲理論,你哋當廁所讀物就得啦!」真係講中晒用家心聲。
其實而家啲產品愈黎愈智能,但說明書就愈寫愈長。我上次幫阿媽set個bi∙linked遙控器,本Gebrauchsanweisung成吋厚,入面仲要夾雜埋德文專有名詞。最後都係上forum睇台灣網友分享先搞掂,佢哋用幾句說話就講明點pairing,仲附送埋「如果閃紅燈就點做」嘅實戰心得。
記得有次去朋友屋企,見到佢本Marantec Produkthandbuch用便利貼標記到花碌碌。問佢做咩咁認真,原來係將「真正有用」嘅頁數mark低,其他嗰啲「Newton力學分析」同「歐洲安全標準沿革」全部skip。話晒都2025年啦,點解仲要睇啲似大學論文嘅安裝指南呢?
最近在網路上常常看到「水文字」這個詞,到底水文字到底是什麼?3分鐘帶你搞懂這個網路現象。簡單來說,水文字就是指那些看起來很長、內容卻很空洞的文章或留言,就像喝了一大口水卻沒什麼味道一樣。這種現象在論壇、社群媒體特別常見,很多人為了衝字數或刷存在感,就會寫出一堆沒重點的內容。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大家要寫水文字呢?其實背後有幾個常見的原因:
原因 | 具體表現 | 例子 |
---|---|---|
衝積分 | 論壇要求字數限制 |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好…(重複論述)」 |
裝專業 | 用複雜詞彙包裝簡單概念 | 「基於多維度數據分析框架…」其實就是「看數據」 |
刷存在感 | 怕被忽略所以硬要留言 | 「+1」、「推」、「我也這麼覺得」無限複製貼上 |
在PTT、Dcard這些台灣人愛用的論壇上,水文字簡直是隨處可見。特別是那種熱門討論串,常常會看到有人為了搶樓,打出一長串沒意義的文字。有時候連「哈哈哈哈哈哈」這種純粹湊字數的內容都能佔滿整個版面,真的讓人哭笑不得。
辨識水文字其實不難,通常會有幾個特徵:重複使用相同詞彙、句子結構鬆散、前後邏輯不連貫。最經典的就是那種開頭寫「這個問題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結果後面只寫了兩點就結束的文章。還有一種更誇張的,直接把維基百科內容複製貼上,完全不管跟主題有沒有關係。
最近在PTT、Dcard上常常看到「水文字」這個詞,為什麼大家都在用「水文字」?台灣網友的獨特文化其實反映了我們網路世代的一種默契。簡單來說,水文字就是用大量無意義的詞彙或重複字句來「灌水」,可能是為了湊字數、刷存在感,或是單純想製造一種幽默效果。這種現象在各大論壇和社團越來越常見,甚至發展出一些約定俗成的用法。
台灣網友使用水文字的情況可以分成幾種類型,每種背後都有不同的動機:
類型 | 常見例子 | 使用情境 |
---|---|---|
湊字數型 | 「推推推推推」、「哈哈哈笑死」 | 留言要達最低字數限制 |
刷存在感型 | 「+1+1+1」、「卡卡卡卡」 | 想讓自己的留言被注意到 |
幽默效果型 | 「這個必須水一波」、「太神啦~~~」 | 製造誇張的搞笑效果 |
跟風複製型 | 整段重複別人的話 | 單純想參與話題 |
仔細觀察會發現,水文字文化其實跟台灣人的網路使用習慣很有關係。我們喜歡熱鬧、愛跟風,有時候看到別人這樣寫,就會不自覺跟著做。而且這種表達方式很輕鬆,不用想太多嚴肅的內容,特別適合在壓力大的時候用來紓壓。
在Line群組或IG限動也常看到變形的水文字,像是用一堆emoji湊數,或是故意打錯字來製造效果。年輕人尤其愛用,因為這樣看起來比較「接地氣」,不會太正經八百。有些熱門貼文底下甚至會出現「水文字大賽」,網友們比賽誰能寫出最誇張的灌水留言,反而變成另類的互動樂趣。
水文字怎麼來的?從PTT到Dcard的演變史
講到「水文字」這個詞,可能有些年輕網友會覺得陌生,但如果你是個資深鄉民,一定對這種充滿台灣味的網路用語不陌生。所謂水文字,其實就是那些在PTT上流行起來、後來被Dcard沿用甚至發揚光大的特殊用詞和語法,像是「推坑」、「母湯」、「484」這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網路用語。
PTT時代的水文字起源
早年在PTT的熱門看板像是八卦板、就可板,網友們為了快速表達情緒或製造笑果,開始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文字風格。最經典的就是把「不要」打成「母湯」,或是用數字諧音代替文字(像是「94狂」)。這些用法一開始可能只是某個鄉民的創意,但因為太有梗了,很快就會被大量複製使用,形成一種集體創作的網路文化。
經典PTT水文字 | 意思 | 流行時期 |
---|---|---|
魯蛇 | loser | 2010年代初期 |
溫馨 | 反諷用法 | 2010年代中期 |
幫QQ | 表示同情 | 2016年左右 |
Dcard如何承接與創新
隨著Dcard崛起成為年輕世代的主要論壇,這些水文字不但沒有消失,反而被賦予新的生命。Dcard用戶更擅長把流行語融入日常對話,像是「笑死」、「卡一個」這種簡潔有力的表達方式。而且因為Dcard有更多女性用戶,也發展出一些比較可愛的語助詞,像是「餒」、「啦~」這種帶點撒嬌感的用法。
有趣的是,有些水文字在兩個平台的用法會有點微妙差異。比如說「跪了」在PTT通常是真的佩服,但在Dcard可能就帶點玩笑性質。這種細微的差別,正好反映出兩個平台用戶群體的不同特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