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氣預報超準!這招教你秒懂 | 颱風要來了?必看防災指南 | 夏天熱爆!降温小秘訣公開

最近台灣的天氣真的變化超大,早上還出大太陽,下午就突然下暴雨,這種「理天氣天象天」的狀況讓人超難穿衣服的啦!不過說到天氣變化,其實背後都有它的科學道理,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有趣的氣象現象。
你知道為什麼夏天午後常常會下雷陣雨嗎?這是因為地面被太陽曬得超熱,熱空氣上升遇到高空的冷空氣,就會形成積雨雲。這種對流性降雨來得快去得也快,但雨勢通常都很大,有時候還會伴隨閃電雷聲,超可怕的!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種常見的天氣現象:
天氣現象 | 形成原因 | 常見季節 |
---|---|---|
午後雷陣雨 | 地面熱空氣對流旺盛 | 夏季 |
梅雨 | 滯留鋒面徘徊 | 5-6月 |
颱風 | 熱帶低氣壓發展 | 7-9月 |
東北季風 | 大陸冷高壓南下 | 秋冬季 |
說到颱風,台灣人應該都很有經驗吧!每年夏天都要來個幾次,有時候還會放颱風假。不過颱風的路徑真的很難預測,氣象局常常要一直修正預報路線。記得去年有個颱風本來預測會直撲台灣,結果最後轉了個大彎跑去日本,讓大家都白擔心一場。
現在科技越來越進步,氣象預報也越來越準了。以前老人家都說「看雲識天氣」,現在我們除了看衛星雲圖,還可以用手機APP隨時查天氣。不過有時候還是會覺得,天氣預報說會下雨,結果出門卻是大晴天,這種時候真的會很想問老天爺到底在想什麼啊!
除了這些,台灣還有很多特殊的天氣現象,像是冬天的寒流、春天的霧、秋天的颱風尾…每一種都有它獨特的魅力。雖然天氣變化常常打亂我們的計劃,但仔細觀察這些「理天氣天象天」的變化,其實也蠻有趣的啦!
最近天氣變化大,出門前總是要先看天氣預報才安心對吧?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天氣預報怎麼看?台灣人最常用的5個APP推薦」,這些都是我自己用過覺得超實用的工具,特別適合台灣這種早上大太陽下午突然暴雨的天氣型態。
首先要推薦的是中央氣象署官方APP「生活氣象」,數據最權威準確度也高,還能查颱風動態和地震資訊。我自己最愛它的「鄉鎮預報」功能,可以精確到我家附近的降雨機率,連巷口會不會下雨都報給你聽。第二個是「Windy」,這款介面超美像在看氣象圖,風向、雲層、氣壓都一目了然,特別適合衝浪或飛行愛好者使用。
下面整理這5款APP的特色比較給大家參考:
APP名稱 | 主要特色 | 適合族群 |
---|---|---|
生活氣象 | 官方數據最準確,颱風地震資訊完整 | 重視準確度的上班族 |
Windy | 專業風向圖,動態氣象視覺化 | 戶外運動愛好者 |
天氣即時預報 | 小編幽默解說,社群互動多 | 喜歡輕鬆看天氣的年輕人 |
AccuWeather | 國際知名,每小時降雨預測超詳細 | 常需精準安排行程的人 |
Yahoo天氣 | 介面簡潔,整合新聞和生活指數 | 想要一站式服務的使用者 |
「天氣即時預報」是我最近的新歡,它的特色是有小編用超有梗的方式解說天氣,像是「明天記得帶傘,不然會變成落湯雞喔~」這種口語化提醒,看天氣預報也能很歡樂。AccuWeather則是預測超細,連「下午3點到4點有40%降雨機率」這種每小時預報都有,適合要精準安排戶外活動的人。
最後要提的是Yahoo天氣,它的介面真的很清爽,除了基本天氣資訊還會顯示紫外線、空污指數這些生活指標,有時候連附近景點的天氣狀況都會一併顯示,規劃出遊時特別方便。這些APP我都會交替使用,畢竟台灣天氣變化快,多比較幾個來源才不會被突然的大雨淋成落湯雞啊!
颱風季來臨!何時該開始做防颱準備?每年7到9月是台灣颱風最活躍的時期,現在剛進入7月,其實就該陸續檢查家裡的防颱措施了。很多人總等到氣象局發布陸上警報才手忙腳亂,但其實颱風形成到登陸往往有3-5天預警期,與其搶最後一刻跟別人擠賣場,不如提前做好這些準備工作。
首先要注意居家環境的防護,特別是住在低窪地區或頂樓加蓋的朋友。建議現在就可以檢查門窗膠條是否老化、排水孔有沒有堵塞,這些小細節在強風豪雨時特別重要。我家去年就因為陽台排水孔被落葉堵住,結果雨水倒灌進來,整理起來超麻煩的。另外像盆栽、招牌這些容易被吹落的物品,也該提前固定或收好。
防颱物資的準備也是有訣竅的,不是隨便買買就好。根據過去經驗,颱風停電時最需要的是這些東西:
必備物品 | 建議數量 | 備註 |
---|---|---|
手電筒 | 2-3支 | 要準備備用電池 |
行動電源 | 至少10000mAh | 手機保持暢通很重要 |
瓶裝水 | 每人每日3公升 | 要考量可能停水2-3天 |
泡麵/乾糧 | 3天份量 | 選不用冷藏也能吃的 |
簡易醫藥包 | 1組 | 含OK繃、腸胃藥、止痛藥等 |
颱風來臨前48小時是最關鍵的準備期,這時氣象預報會比較準確。除了把陽台雜物收進來,也要記得把車移到地勢較高的地方。去年我鄰居的車停在河堤邊停車場,結果颱風過後整台車泡水,修理費花了十幾萬。如果家裡有老人家或幼兒,建議提前確認附近避難所的位置,以備不時之需。
為何台灣夏天特別悶熱?氣象專家告訴你
最近出門是不是覺得整個人像在蒸籠裡?台灣夏天的悶熱感真的不是錯覺!氣象專家解釋,這跟我們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性有直接關係。台灣剛好位在副熱帶高壓帶邊緣,夏天時這個高壓系統會把熱空氣往下壓,加上島嶼四周都是海,水氣蒸發後又散不掉,整個就像被保鮮膜包住的感覺。
台灣夏季悶熱關鍵因素
因素 | 說明 | 影響程度 |
---|---|---|
副熱帶高壓 | 下沉氣流抑制對流,熱氣散不出去 | ★★★★★ |
海洋環繞 | 海水蒸發增加濕度,體感溫度更高 | ★★★★ |
都市熱島 | 水泥建築多,吸熱快散熱慢 | ★★★ |
西南季風 | 帶來南海暖濕空氣,濕度破表 | ★★★★ |
說到濕度,你可能不知道台灣夏天的相對濕度經常維持在80%以上。這種情況下,人體的汗液很難蒸發,自然就會覺得特別悶熱難受。而且這幾年全球暖化加劇,台灣夏季均溫每年都在創新高,去年台北就有超過30天出現35度以上高溫。
另外啊,台灣的地形也是幫兇之一。中央山脈擋住東南風,讓西半部的熱空氣堆積更嚴重。特別是盆地地形的大台北地區,熱氣根本散不掉,晚上11點都還可能有30度。這種時候開冷氣雖然爽,但電費帳單來的時候心更痛啊!
說到空調,其實室內外溫差太大對身體也不好。專家建議最好控制在5-8度以內,不然進進出出很容易中暑。而且現在午後雷陣雨越來越猛,下雨前那種悶熱感更是讓人受不了,衣服永遠都是黏在身上的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