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遇到蛇怎麼辦? | 家裡進蛇的處理方法 | 台灣常見蛇類圖鑑
看到蛇會怎樣?台灣常見蛇類應對指南
走在山區或郊外突然看到蛇會怎樣?這絕對是很多台灣人都有過的驚嚇體驗!其實台灣本島就有超過50種蛇類,但真正有毒的只有6種,大部分都是無害的。今天就來分享一些實用資訊,讓大家遇到蛇時不會手足無措。
台灣常見蛇類辨識表
蛇種名稱 | 特徵 | 毒性 | 出沒地區 |
---|---|---|---|
赤尾青竹絲 | 全身翠綠、尾部紅褐色 | 有毒 | 低海拔山區 |
龜殼花 | 褐色斑紋像龜殼 | 有毒 | 全島普遍 |
雨傘節 | 黑白相間環紋 | 有毒 | 平地至低海拔 |
臭青公 | 體型大、有臭味 | 無毒 | 郊區、農地 |
南蛇 | 黃褐色、動作敏捷 | 無毒 | 全島普遍 |
紅斑蛇 | 背部有紅色斑點 | 無毒 | 低海拔山區 |
遇到蛇的實用應對技巧
首先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多數蛇類其實比人類更害怕,只要不主動挑釁或驚嚇牠們,通常會自行離開。記得千萬不要拿棍子或石頭攻擊,這樣反而可能激怒蛇類。如果是在步道上遇到,可以慢慢後退繞道而行,給蛇留出移動空間。
在台灣郊區活動時,建議穿著包鞋和長褲,行走時可以用登山杖先撥動前方草叢。蛇類主要靠震動感知環境,這樣能提前讓牠們知道有人靠近而避開。傍晚到夜間是蛇類活動高峰期,這段時間要特別注意腳下。
被蛇咬傷的緊急處理
雖然機率很低,但萬一真的被蛇咬到,記得先觀察傷口和蛇的外觀(但不要冒險捕捉),這對後續治療很重要。立即去除手錶、戒指等束縛物,避免肢體腫脹後造成二次傷害。保持傷口低於心臟位置,用彈性繃帶包紮(不是止血帶),然後盡快就醫。切記不要用嘴吸傷口、不要冰敷、也不要切開傷口,這些都是錯誤的民間療法。
其實台灣各大醫院都有儲備抗蛇毒血清,只要及時就醫都不會有生命危險。與其過度恐慌,不如多認識這些與我們共享環境的生物,學會如何和平共處才是最重要的。
1. 在台灣野外遇到蛇該怎麼辦?這些動作千萬別做
夏天到山上走走本來是件很舒服的事,但要是突然遇到蛇真的會嚇死人!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在台灣野外遇到蛇時絕對不能做的NG行為,這些可是連很多老鳥都會不小心犯的錯誤喔~
首先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千萬不要像電視劇演的那樣轉身就跑。蛇的動態視力其實很好,你突然的大動作反而會刺激牠。最好是慢慢往後退,保持1.5公尺以上的安全距離。記得要觀察蛇的頭部形狀,雖然台灣六大毒蛇的頭部特徵不是百分之百準確,但三角頭型的還是要特別小心。
常見錯誤行為 | 正確做法 |
---|---|
拿石頭或樹枝攻擊 | 安靜離開不挑釁 |
大聲尖叫或跺腳 | 保持冷靜緩慢移動 |
用手機閃光燈近拍 | 用長焦鏡頭遠距離拍攝 |
試圖徒手抓蛇 | 通知專業人員處理 |
用棍子戳弄蛇身 | 繞道而行保持距離 |
很多人會想說蛇怕硫磺,其實市面上賣的防蛇粉效果很有限。與其花錢買這些,不如穿高筒登山鞋和長褲更實際。如果真的不幸被咬到,記得要拍下蛇的外觀(但別冒險靠近),這樣到醫院才能對症下藥。台灣的醫療體系對毒蛇咬傷處理很有經驗,只要及時就醫都不用太擔心。
最近這幾年因為氣候變遷,連都市公園都偶爾會看到蛇出沒。像是南部的雨傘節、北部的龜殼花,這些毒蛇其實都很怕人,通常牠們比你還緊張。下次遇到時只要記得「不驚動、不觸碰、不傷害」三大原則,基本上都能相安無事啦!
最近天氣熱到爆,大家有沒有發現路上遇到蛇的機率變超高?今天就來聊聊「2. 為什麼夏天特別容易看到蛇?專家解析出沒原因」,順便分享幾個超實用的冷知識,讓你知道這些「長長的朋友」為什麼老愛在夏天出來逛大街!
首先啊,蛇是變溫動物(就是俗稱的冷血動物啦),體溫完全靠環境調節。夏天氣溫飆升,蛇的新陳代謝會變得超活躍,這時候牠們就會瘋狂找食物補充能量。而且你知道嗎?蛇在25-32°C的環境最舒服,剛好就是台灣夏季的日常溫度,根本是牠們的「黃金活動期」!
季節 | 蛇類活動頻率 | 主要原因 |
---|---|---|
春季 | 中等 | 結束冬眠需要覓食 |
夏季 | 頻繁 | 氣溫適合代謝旺盛 |
秋季 | 逐漸減少 | 準備進入冬眠 |
冬季 | 極少 | 多數蛇類在冬眠 |
再來就是夏天的雨季超關鍵!颱風天或午後雷陣雨過後,蛇的洞穴常常會被雨水灌滿,逼得牠們不得不搬家。加上潮濕環境讓青蛙、老鼠這些蛇的「行動糧倉」也跑出來活動,蛇當然要把握機會出來開飯啊~很多民眾在雨後看到蛇爬進家裡,其實就是因為牠們原來的家被水淹啦!
另外你可能不知道,夏天是蛇的「戀愛季節」!6-8月是台灣多數蛇類的交配期,公蛇會到處遊走找對象,活動範圍比平常大好多。專家說這時候連平常害羞的蛇都會變得比較大膽,所以才會讓人感覺「怎麼到處都是蛇」。尤其傍晚到夜間是蛇的覓食高峰,建議大家晚上散步要特別注意腳邊喔!
最近天氣熱到爆,越來越多人喜歡往山上跑避暑,但你知道嗎?夏季正是蛇類最活躍的季節!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3. 登山時如何預防被蛇咬?5個實用防蛇技巧」,這些都是阿伯我爬了20年山的親身經驗,保證實用又簡單。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走路要看路」啦!很多被蛇咬的案例都是因為沒注意腳下。台灣常見的龜殼花、赤尾青竹絲這些毒蛇都很會偽裝,特別喜歡躲在落葉堆或石頭縫。建議拿根登山杖先探路,遇到草叢茂密的地方記得「打草驚蛇」,就是先用杖子敲打地面製造震動,蛇聽到聲音通常就會自己溜走囉。
再來就是穿搭要講究,別以為穿短褲涼鞋很帥,這根本是給蛇送便當啊!我整理個簡單表格給大家參考:
裝備選擇 | 推薦款式 | 防蛇效果 |
---|---|---|
鞋子 | 高筒登山鞋 | ★★★★★ |
褲子 | 厚質長褲 | ★★★★☆ |
襪子 | 過腳踝厚襪 | ★★★☆☆ |
另外很多人都忽略的點是「休息要選地方」。上次就遇到山友直接坐在大石頭上吃便當,結果下面躲了條雨傘節…建議休息時先觀察周圍,避開岩縫、樹洞這些蛇類最愛的藏身處。最好帶塊地布鋪在地上,既能隔絕濕氣又能防蛇。
最後提醒大家,蛇其實比我們更怕人,聽到腳步聲通常就跑了。所以走路可以稍微用力點,講話音量也不用太小。萬一真的遇到蛇,切記保持冷靜慢慢後退,千萬不要手賤去挑釁或打牠,台灣的毒蛇可都不是吃素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