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驚見蛇!3招保命技巧 | 台灣常見蛇類圖鑑 | 野外遇蛇該跑嗎?專家解答
最近天氣熱到爆,山區步道常常有蛇出沒,上週末我就真的在陽明山碰到蛇,當下整個人都僵住了!那條龜殼花就橫在步道中央曬太陽,還好有經驗的山友提醒要慢慢後退,不然真的會嚇到魂都飛掉。台灣常見的毒蛇其實就那幾種,大家爬山真的要特別小心,特別是穿短褲的時候更要注意。
台灣常見毒蛇種類 | 特徵 | 出沒時間 |
---|---|---|
龜殼花 | 褐色菱形斑紋 | 晨昏時段 |
赤尾青竹絲 | 全身翠綠 | 白天活動 |
眼鏡蛇 | 頸部擴張時有眼鏡狀斑紋 | 全天都可能出現 |
百步蛇 | 三角形頭部明顯 | 喜歡潮濕環境 |
記得第一次在郊外碰到蛇的時候,我整個傻在原地不知道該怎麼辦。後來才知道遇到蛇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千萬不要突然動作或試圖驅趕牠們。多數蛇類其實比我們更怕人,只要給牠們逃跑的空間,通常都會自己溜走。現在我都會隨身帶根長樹枝,走草叢茂密的地方先打草驚蛇,這招真的很有用。
說到防蛇裝備,除了穿高筒登山鞋,有些山友還會帶防蛇夾或蛇勾。不過我覺得與其帶這些,不如學會辨識蛇類和記住急救步驟更重要。像是被毒蛇咬到要記住蛇的外觀特徵,保持傷肢低於心臟位置,盡快就醫打血清。台灣的醫療系統對毒蛇咬傷處理很有經驗,只要及時送醫通常都不會有生命危險。
最近這幾年因為氣候變遷,連市區公園都偶爾會傳出有蛇出沒的消息。前陣子朋友在大安森林公園晨跑就遇到一條南蛇,雖然沒毒但當下也是嚇得不輕。所以現在就算在都會區的綠地活動,我也會特別注意腳步,畢竟安全最重要啊!
登山時遇到蛇怎麼辦?這些應對技巧要記牢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山上蛇類活動也變頻繁了,很多山友都擔心遇到蛇該怎麼辦。其實台灣山區常見的蛇類大多無毒,只要掌握幾個基本原則,就能安全應對。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技巧,讓大家爬山更安心!
首先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千萬不要驚慌失措。蛇其實比我們更怕人,通常牠們會主動避開。如果你遠遠看到蛇,最好的方式就是安靜地繞道而行,保持至少2-3公尺的距離。記住不要大聲尖叫或拿東西丟牠,這樣反而可能激怒蛇。
遇到蛇的狀況 | 正確處理方式 | 錯誤做法 |
---|---|---|
遠遠看到蛇 | 安靜繞道離開 | 大聲尖叫 |
蛇在路徑上不動 | 等待牠自行離開 | 用樹枝驅趕 |
不小心踩到蛇 | 立即停止動作 | 繼續移動 |
如果遇到蛇擋在路中間,可以耐心等待幾分鐘,通常牠會自己離開。萬一真的不小心踩到或驚擾到蛇,記得立刻停止所有動作,就像玩「一二三木頭人」一樣靜止不動,等蛇離開後再慢慢後退。千萬不要轉身就跑,這樣反而可能引發蛇的攻擊本能。
另外要特別注意,台灣常見的毒蛇像是龜殼花、赤尾青竹絲等,牠們的頭部多呈三角形,遇到這類蛇更要小心。建議登山時穿著長褲和登山鞋,避免穿涼鞋或短褲,這樣即使不小心碰到蛇也能多一層保護。隨身帶根登山杖也是好方法,行走時可以先撥動前方草叢,給蛇類預警讓牠們有時間避開。
2. 台灣常見的毒蛇種類有哪些?教你快速辨識。在台灣郊外活動時,最怕遇到的就是毒蛇了!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種台灣常見的毒蛇特徵,讓你能夠快速辨識,遇到時也能保持安全距離。這些蛇類大多分佈在中低海拔山區,有些甚至會出現在住家附近,了解牠們的外觀特徵真的很重要。
首先是最常見的龜殼花,牠的頭部呈明顯三角形,身體有類似龜殼的斑紋,遇到威脅時會把身體盤起來發出嘶嘶聲。再來是赤尾青竹絲,全身翠綠色加上紅色尾巴是最大特徵,常躲在竹林或灌木叢中。還有雨傘節,黑白相間的環狀花紋非常醒目,雖然毒性強但個性溫和不太會主動攻擊。
蛇種名稱 | 主要特徵 | 常見棲息地 | 毒性強度 |
---|---|---|---|
龜殼花 | 頭部三角形,身體有龜殼狀斑紋 | 低海拔山區、草叢 | 中等 |
赤尾青竹絲 | 全身綠色,尾巴呈紅色 | 竹林、灌木叢 | 中等 |
雨傘節 | 黑白相間環狀花紋 | 丘陵地、溪流邊 | 強烈 |
百步蛇 | 頭部呈三角形,身體有菱形斑紋 | 中低海拔山區 | 非常強烈 |
鎖鏈蛇 | 背部有鎖鏈狀花紋 | 乾燥岩石區 | 強烈 |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百步蛇,牠的毒性非常強,頭部明顯三角形,身體有菱形斑紋,主要分佈在中低海拔山區。鎖鏈蛇則容易出現在較乾燥的岩石區域,背部有像鎖鏈一樣的花紋,也是相當危險的蛇種。記得在野外活動時要穿長褲和靴子,避免直接用手撥弄草叢或石縫,這些都是毒蛇喜歡躲藏的地方。
如果真的一不小心被咬到,千萬要保持冷靜,記住蛇的外觀特徵,盡快就醫才是上策。現在很多醫院都有抗蛇毒血清,但不同蛇種需要不同的血清,所以能夠辨識蛇種真的很重要。平常也可以先查詢住家附近哪些醫院有備存血清,以備不時之需。
3. 為什麼夏天特別容易碰到蛇?原來跟這個有關!最近天氣熱到爆,大家出門爬山或去郊外玩的時候,是不是覺得蛇出沒的頻率變高了?其實這跟蛇的生理特性和天氣變化有超~大關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背後的科學原因。
首先要知道,蛇是變溫動物(也就是冷血動物),牠們的體溫會隨著環境溫度改變。夏天氣溫飆高,蛇的新陳代謝會變得超活躍,需要更多食物來補充能量。這時候牠們就會瘋狂出來覓食,活動範圍也變大,我們自然就容易遇到啦!而且啊,夏天也是蛇的繁殖季節,為了找對象當然要積極出門社交囉~
季節 | 蛇的活動原因 | 人類遇到機率 |
---|---|---|
春天 | 結束冬眠,開始覓食 | 中等 |
夏天 | 代謝旺盛+繁殖需求 | 超級高 |
秋天 | 儲備能量準備冬眠 | 偏高 |
冬天 | 大部分在冬眠 | 超低 |
另外台灣夏天午後雷陣雨多,下雨前氣壓變化會讓蛇覺得不舒服,牠們就會爬出來透氣。雨後更是危險時段,因為洞穴可能被雨水灌滿,蛇只好暫時搬家到乾燥的地方。這時候如果你在草叢邊或石頭堆附近走動,真的要特別小心腳下!
還有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冷知識:蛇其實很怕太熱的天氣。當地面溫度超過35度時,牠們反而會躲到陰涼處避暑。所以清晨和傍晚才是蛇最愛活動的時段,這時間去爬山的話,記得穿好長褲和厚底鞋比較安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