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芟載柞是什麼?台灣人必知 | 載芟載柞的由來大公開 | 載芟載柞背後的小故事
「載芟載柞」這個詞聽起來有點文謅謅,但其實講的就是除草整地的農事活動啦!在台灣鄉下,這種農耕場景還是很常見的,特別是現在正值秋收前,田裡總能看到阿伯們忙著整理農地的身影。說到這個,就讓我想起小時候回外婆家,看長輩們彎著腰在田裡工作的模樣,真的是粒粒皆辛苦啊。
說到農事活動的種類,其實「載芟載柞」可以細分成很多不同的工作內容。現代農業雖然機械化了,但有些細緻的活還是得靠人工。像是除草這件事,現在雖然有除草機,但田埂邊邊角角的地方,還是得靠農人拿著鐮刀慢慢修整。我阿公就常說:「機器再厲害,也比不上人的一雙手來得仔細。」
農事項目 | 傳統方式 | 現代方式 | 適用作物 |
---|---|---|---|
除草(芟) | 鐮刀手工 | 除草機 | 水稻、雜糧 |
整地(柞) | 鋤頭翻土 | 耕耘機 | 各類農田 |
施肥 | 人工撒播 | 施肥機 | 果樹、蔬菜 |
灌溉 | 水桶澆灌 | 自動噴灌 | 高經濟作物 |
最近這幾年,台灣的農業其實變化很大。以前「載芟載柞」都是純人力,現在很多年輕農夫開始引進智慧農業的設備。像我認識的一位返鄉青農,就在他的稻田裝了土壤感測器,用手機就能監測田裡狀況。不過他說,有些傳統農法還是不能丟,像是適時的人工除草,對稻米的品質影響就很大。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台灣農民的智慧。他們很懂得因地制宜,像在中南部,農民會根據不同季節調整「載芟載柞」的時間。夏天太熱就清晨工作,冬天則選在中午時分。這種經驗累積下來的耕作智慧,可不是書本上學得到的。我鄰居種鳳梨的阿伯就常說:「看天吃飯也要懂天時,除草整地都要抓對時間點。」
現在正值秋分時節,走在鄉間小路,隨處可見農民們忙著為下一季作物做準備。有的在整理休耕的田地,有的在為即將播種的菜園除草。雖然「載芟載柞」是辛苦的體力活,但看著整理好的農田,那種成就感想必是城市人很難體會的。每次回鄉下,看到這些畫面都覺得特別療癒,或許這就是土地帶給人的感動吧。
1. 載芟載柞是什麼?台灣農夫都在用的除草技巧
最近好多返鄉青農都在問:「1. 載芟載柞是什麼?台灣農夫都在用的除草技巧」,其實這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智慧啦!簡單來說就是「邊割邊挖」的除草方式,特別適合台灣這種潮濕多雨的環境。不像噴農藥會傷土質,這種方法環保又有效,難怪越來越多農友重新愛上這種古早味除草法。
說到實際操作,載芟載柞其實分成兩個步驟。先用鐮刀「芟」(割)掉雜草上半部,再用鋤頭「柞」(挖)除根部。這樣雙管齊下,雜草要再長回來就沒那麼快啦!特別推薦給種有機作物的農友,因為這樣處理過的田地,雜草復發速度比單用割草機慢至少2週以上。
除草方式 | 優點 | 缺點 | 適合作物 |
---|---|---|---|
載芟載柞 | 不傷土質、雜草復發慢 | 耗費人力、速度較慢 | 有機蔬菜、茶園 |
化學除草 | 快速、省力 | 殘留農藥、影響生態 | 大面積耕作 |
機械割草 | 效率高 | 只處理地表、易復發 | 果園、休耕田 |
現在很多農會開課教這個技術,發現年輕一輩學得特別快。像雲林有位種地瓜的陳大哥就說,改用載芟載柞後,田裡的金寶螺變少了,連帶地瓜被咬的情況也改善很多。這種方法最棒的是可以根據雜草種類調整力道,比如說牛筋草就要挖深一點,而馬唐草稍微割一割就夠了。
有些農友會搭配稻稈覆蓋來加強效果,就是把割下來的草曬乾後鋪回田裡。這樣既能抑制新雜草生長,分解後還能當天然肥料。不過要提醒的是,雨季時要特別注意挖除的根部要翻面朝上曬太陽,不然遇到連日大雨可能會讓草根又活過來喔!
2. 為何老一輩總説『載芟載柞』?傳統農法的智慧,這句古早話其實藏著台灣農夫代代相傳的耕作哲學。講到「芟」就是用鐮刀割草,「柞」則是砍樹枝的意思,合起來就是教我們要適度清理田園,但又不是全部砍光光,這種「留一手」的智慧,跟現在講求永續農業的概念根本是相通的啊!
老一輩的務農經驗告訴我們,田地不是越乾淨越好。留些雜草可以保濕、防曬,砍下來的樹枝堆肥後又能變養分。這種「半人工半自然」的耕作法,比現代一味追求整齊劃一的慣行農法更符合生態平衡。來看個比較表就清楚了:
耕作方式 | 優點 | 缺點 |
---|---|---|
載芟載柞 | 保持生態多樣性、減少水土流失、自然養分循環 | 需要更多人力、收成較慢 |
現代慣行農法 | 產量高、效率快、管理方便 | 土壤容易退化、依賴化學肥料 |
以前鄉下阿公總愛唸:「草仔若生過頭才割,毋通看到青就想要掠伊刣光光。」這句話背後其實有科學根據的啦!適度留草能吸引益蟲來住,像是瓢蟲會幫忙吃蚜蟲,這樣就不用拼命灑農藥。砍下來的枝條堆在田邊,慢慢腐爛變成有機質,比直接燒掉更環保。
現在很多青年返鄉務農,開始重新學這些古早方法。像雲林有位種稻的年輕人,故意在田埂留雜草,結果發現福壽螺變少了,因為草叢裡住了會吃螺卵的青蛙。這種老祖宗的智慧,經過現代科學驗證,反而變成最潮的農法呢!
3. 何時該用載芟載柞?除草最佳時機大公開!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到底什麼時候除草效果最好?其實啊,除草真的要看時機,不是隨便拿個鐮刀亂砍一通就有效,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小撇步。
首先要知道,雜草也是有生長週期的!像春天3-5月是雜草瘋長期,這時候用載芟載柞(就是那種長柄鐮刀啦)特別有效,因為雜草嫩莖還沒木質化,一割就斷。夏天雖然雜草長得快,但太熱容易中暑,建議清晨或傍晚再動手。秋天9-10月是第二波除草黃金期,這時候除草可以減少來年雜草種子量喔!
季節 | 最佳時間 | 工具選擇 | 注意事項 |
---|---|---|---|
春季 | 上午9-11點 | 載芟載柞 | 雨後土壤濕軟時最好除 |
夏季 | 清晨5-7點 | 電動割草機 | 避開正午高溫 |
秋季 | 下午3-5點 | 除草耙+載芟載柞 | 連根拔除效果更好 |
另外啊,除草前記得先看天氣預報!雨前除草最吃虧,因為雜草被砍斷後遇到雨水會更快復活。最好是連續晴天後再動手,這樣雜草被割斷後沒水分補充,比較容易枯死。如果是果園或農地,建議在雜草開花前處理掉,不然等種子成熟掉滿地,明年又會長出一大片。
觀察雜草種類也很重要啦~像牛筋草這類根系發達的,光用載芟載柞割表面沒用,要搭配鋤頭挖根才行。而像空心蓮子草這種蔓延快的,最好在它剛長出5-10公分時就處理。記得我阿公常說:「除草要除早,晚了白費工」,真的是經驗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