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傳雍自宅設計秘辛大公開 | 走進關傳雍的私宅美學 | 關傳雍如何打造理想居家?
說到台灣設計界的重量級人物,關傳雍絕對是不得不提的一位。關傳雍自宅不僅是他生活的地方,更是展現他設計理念的活教材。這位在業界打滾多年的設計師,把自己的家當成實驗場,從空間規劃到材質選擇,處處都能看到他對「減法設計」的堅持。
走進關傳雍的家,會發現他特別擅長用簡單的線條和自然的材質來營造舒適感。他常說:「空間不是用來堆東西的,而是用來生活的。」這種理念反映在每個細節裡,比如他偏好使用台灣本土的環保建材,像是回收木材和低甲醛的塗料,讓居家環境既美觀又健康。
空間區域 | 設計特色 | 使用材質 |
---|---|---|
客廳 | 開放式格局,減少隔間 | 回收木材、天然石材 |
廚房 | 隱藏式收納系統 | 不鏽鋼、環保板材 |
臥室 | 極簡線條,大面採光 | 低甲醛塗料、亞麻布料 |
有趣的是,關傳雍在設計自家時也遇到不少挑戰。像是建築原始結構的限制,他就巧妙運用「輕隔間」和「穿透性材質」來化解,讓空間感不會被硬生生切斷。這種做法後來也成為他接案時常被客戶指定的特色之一。
除了硬體設計,關傳雍更注重空間帶給人的感受。他家的陽台種滿了台灣原生植物,天氣好時他喜歡在那裡喝茶看書。這種將自然引入生活的態度,讓他的設計作品總是帶著一股獨特的「呼吸感」,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指名要他設計自宅的原因。
關傳雍是誰?台灣知名室內設計師的成長故事,要從他小時候對空間的獨特敏感度說起。這位在業界被稱為「空間魔術師」的設計師,其實出身平凡,但從小就喜歡把家裡的傢俱搬來搬去,連媽媽都笑他是「家裡最忙的小工頭」。這種對空間配置的天賦,後來成為他設計風格的鮮明特色。
關傳雍的設計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大學時就讀建築系,卻因為太注重室內細節被教授說「不夠宏觀」,這反而讓他更確定自己對室內設計的熱情。畢業後從最基礎的繪圖員做起,常常熬夜到凌晨只為把一個轉角處理得更加完美。他說那時候的堅持,現在想來都是最寶貴的養分。
時期 | 重要經歷 | 代表作品 |
---|---|---|
1995-2000 | 建築系求學時期 | 校內空間改造比賽冠軍 |
2001-2005 | 設計公司基層歷練 | 台北某咖啡廳室內設計 |
2006-2010 | 成立個人工作室 | 知名企業家私人豪宅案 |
2011-2015 | 獲得多項國際設計大獎 | 連鎖精品旅館整體規劃 |
2016-2020 | 開設設計學院培育新人 | 跨國企業亞太總部辦公室設計 |
關傳雍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總能把台灣傳統元素巧妙融入現代設計。像是用磨石子地板搭配智能家居系統,或是把廟宇的紅磚牆轉化為時尚餐廳的主視覺。他說這些靈感都來自小時候跟著阿嬤去廟口吃小吃、看野台戲的記憶。這種「很台又很國際」的混搭風格,讓他的作品在業界獨樹一幟。
現在雖然已經是設計界的大前輩,關傳雍還是保持每天手繪設計圖的習慣。他隨身帶著一本已經翻到破皮的速寫本,裡面滿是捷運上觀察到的空間運用,或是菜市場攤位陳列的巧思。這種對生活細節的敏銳觀察,或許就是他能夠持續創造出讓人驚艷設計的秘訣。
關傳雍何時開始設計自宅?打造理想居所的時間軸這個問題,其實藏著許多設計師與屋主共同的糾結。作為台灣知名設計師,關傳雍在訪談中透露,他的自宅設計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經歷長達3年的醞釀期。從最初收集靈感到實際動工,每個階段都反映著他對「家」的獨特理解——既要符合生活機能,又要能承載個人美學。
自宅設計關鍵時間點
階段 | 時間範圍 | 重點工作 |
---|---|---|
靈感累積期 | 2018-2019 | 旅行取材、研究建材、手繪草圖 |
空間規劃期 | 2020年初 | 與建築師討論結構、調整動線 |
施工執行期 | 2020年6月起 | 監工、細節修正(如燈光角度、收納深度) |
軟裝陳設期 | 2021年Q3 | 挑選家具、植栽配置、藝術品擺放 |
關傳雍特別強調「觀察生活」的重要性。他在靈感累積期經常帶著速寫本走訪台南老宅,記錄傳統窗花與現代空間的融合方式。這段過程讓他決定在自宅加入「天井」設計,引進自然光的同時也重現童年記憶中的閩南建築語彙。施工階段則遇到疫情導致建材延誤,反而讓他重新思考「減法設計」,將原本複雜的電視牆改為可隨需求變化的留白牆面。
關於軟裝配置,關傳雍笑說自己「龜毛到極點」。光是客廳的單椅就試坐過20多張,最後選定一張義大利品牌的中古椅,理由是「坐下去會讓人想賴著看一整晚書」。這種對細節的堅持,也體現在他為女兒房間設計的隱藏式書桌——平時收納在牆內,需要時拉出就能變成1.5公尺的工作檯面。
關傳雍自宅在哪裡?台北精華地段的私宅秘境,這個問題最近在設計圈引起不少討論。這位台灣知名設計師的住所就隱身在台北市大安區的巷弄裡,雖然地處黃金地段,卻巧妙地避開了喧囂,成為都市中的一方靜謐天地。說起這個私宅,最讓人驚豔的就是它如何把40年老屋改造成兼具現代感與人文氣息的空間,完全看不出原本的老舊模樣。
走進這個空間,你會發現關傳雍把台灣傳統元素和當代設計完美融合。像是刻意保留的磨石子地板搭配北歐風家具,或是用鐵件重新詮釋的閩南式窗花,處處都能感受到他對細節的講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那個採光超好的中庭,種滿了台灣原生植物,讓整個家彷彿有個小型生態系在呼吸。
空間特色 | 設計巧思 | 使用材質 |
---|---|---|
客廳 | 挑高書牆結合隱藏收納 | 回收檜木+鋼構 |
廚房 | 中島吧檯延伸出早餐區 | 不鏽鋼檯面+手工磁磚 |
主臥 | 落地窗引入綠意 | 低甲醛系統櫃+亞麻布料 |
這個家的位置真的很妙,步行5分鐘就能到東區商圈,轉個彎卻馬上進入充滿生活感的傳統市場。關傳雍說他特別喜歡這種新舊交融的街區氛圍,常常在市場買完菜回家時,順道觀察巷弄裡的人情味,這些都成為他設計的靈感來源。房子雖然不大,但每個角落都經過精心規劃,連樓梯下的畸零空間都變成收納茶具的展示區。
鄰居們都知道這裡住著一位設計師,但很少人會特意打擾,反而形成一種默契的尊重。有時候傍晚經過,能看到暖黃燈光從鐵花窗透出來,伴隨著淡淡的線香味道,這種不張揚的質感正是關傳雍一貫的風格。他說家就是要能讓人完全放鬆,所以連音響系統都藏在牆壁裡,只留下必要的機能和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