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氣是什麼?中醫這樣説 | 3分鐘搞懂陽氣概念 | 你的陽氣夠嗎?快來檢測
陽氣是什麼?這個在中醫養生裡常聽到的概念,其實就是我們身體裡的「正能量」啦!就像Instagram上大家分享的陽光生活照一樣,陽氣就是讓我們精神飽滿、活力十足的那股能量。台灣人常說「氣色很好」,其實就是在說這個人陽氣充足,整個人看起來紅光滿面、元氣滿滿的樣子。
說到陽氣,很多人會聯想到曬太陽,這確實是最天然的補陽氣方法。但你知道嗎?陽氣可不只是曬太陽這麼簡單,它跟我們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都息息相關。下面這個表格就整理了幾種常見的補陽氣方法,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補陽氣方法 | 具體做法 | 最佳時間 |
---|---|---|
曬太陽 | 早上9-10點曬背15分鐘 | 上午時段 |
運動 | 快走、太極拳等溫和運動 | 日出後 |
飲食 | 吃溫性食物如薑、桂圓 | 早餐午餐 |
作息 | 晚上11點前入睡 | 子時前 |
現代人常常滑Instagram到半夜,這其實最傷陽氣了!中醫講究「天人相應」,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膽經和肝經運行的時間,這時候不睡覺,就像Instagram限時動態過了24小時就消失一樣,陽氣也會偷偷溜走。特別是台灣濕氣重,如果又熬夜、喝冰飲,陽氣不足就容易覺得疲倦、手腳冰冷。
說到飲食補陽氣,台灣人最愛的薑母鴨、麻油雞其實就是傳統的補陽氣食療。但要注意的是,補陽氣不是一味地吃燥熱食物,像Instagram上的網美餐那樣只吃生菜沙拉也不對。最好是溫補為主,搭配當季食材,像是冬天的白菜、夏天的薑,都是很好的選擇。記得小時候阿嬤總說「早上吃薑勝過喝參湯」,就是因為早上是陽氣升發的時候,這時候吃點溫性的食物最能幫助陽氣運行。
最近天氣熱到爆,很多人都在問「陽氣到底是什麼?中醫師一次説清楚」。其實陽氣就像我們身體裡的太陽,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動力來源。中醫講的陽氣不是什麼玄乎的東西,它就是讓人精神好、手腳暖、消化順暢的那股能量。現代人常熬夜、喝冰飲,不知不覺就在消耗陽氣,難怪整天累累的沒元氣。
中醫師朋友跟我說,陽氣不足最明顯就是這些症狀:
| 症狀表現 | 可能原因 |
|———-|———-|
| 手腳冰冷 | 陽氣無法到達四肢末梢 |
| 容易疲勞 | 身體能量不足 |
| 消化不好 | 脾胃陽氣虛弱 |
| 頻繁感冒 | 防衛外邪的陽氣不夠 |
早上起床如果總是哈欠連天,或是喝冰咖啡會馬上拉肚子,這些都是陽氣不足的警訊。特別是辦公室冷氣吹整天的人,更容易出現「外熱內寒」的狀況,表面怕熱其實體內陽氣虛得很。中醫師建議可以從飲食調整,像是把早餐的冰奶茶換成溫薑茶,中午避免吃太多生菜沙拉,這些小改變都能慢慢把陽氣養回來。
運動也是補陽氣的好方法,但可不是要你大中午去跑步。最好選早上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散步,或是下班後做點溫和的八段錦。我鄰居阿嬤都說她每天清晨去公園甩手功,現在冬天都不用穿外套,這就是陽氣足的表現啦!記得運動要適量,流汗後趕快擦乾,免得反而讓陽氣外散。
為什麼現代人容易陽氣不足?5大原因解析
最近常聽到身邊朋友喊累、手腳冰冷,中醫師說這是「陽氣不足」的表現。現代人生活習慣跟以前差很多,不知不覺就在消耗體內的陽氣。今天就來聊聊最常見的5個原因,看看你是不是也中招了?
首先就是「熬夜成癮」,現在人手一機滑到凌晨根本是常態。中醫講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膽經和肝經運作的黃金時間,這時候不睡覺就像把身體的充電器拔掉,陽氣當然補不回來。再來是「冷氣吹整天」,辦公室冷到要穿外套,回家繼續開冷氣,身體長期處在低溫環境,陽氣都被壓制住無法升發。
還有一個關鍵是「飲食太寒涼」,夏天狂喝冰飲、吃生菜沙拉,冬天照樣喝去冰手搖杯。這些寒性食物進到體內,脾胃要花更多陽氣去消化,根本是惡性循環。另外「久坐不動」也是大問題,上班黏椅子、下班滑手機,氣血循環差到不行,陽氣當然也跟著卡住。
最後不得不提「壓力爆表」,現代人工作家庭兩頭燒,焦慮緊張會讓氣機鬱結。中醫說「怒則氣上、思則氣結」,這些負面情緒都在暗耗陽氣。
陽氣不足原因 | 具體表現 | 影響程度 |
---|---|---|
熬夜成癮 | 凌晨兩三點還在追劇 | ⭐⭐⭐⭐⭐ |
冷氣吹整天 | 辦公室要穿外套 | ⭐⭐⭐⭐ |
飲食寒涼 | 每天一杯冰美式 | ⭐⭐⭐ |
久坐不動 | 日均步數<3000 | ⭐⭐⭐⭐ |
壓力爆表 | 睡前還在想工作 | ⭐⭐⭐⭐ |
其實這些問題大家多少都有,重點是要有意識地去調整。像我自己就發現,只要連續三天喝冰飲,馬上就會覺得特別累。現在辦公室一定會放件外套,冷氣太強時就穿上,小小改變真的差很多。
早上幾點曬太陽最能補充陽氣?養生時段大公開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到底早上幾點曬太陽最能補充陽氣?其實啊,中醫講究「天人相應」,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最適合吸收陽氣,特別是早上7點到9點這段時間,陽光溫和不刺眼,紫外線也不會太強,這時候曬個15-20分鐘,整個人都會覺得精神飽滿!
最佳曬太陽時段一覽
時段 | 陽光特性 | 適合族群 | 注意事項 |
---|---|---|---|
7:00-9:00 | 溫和、陽氣充沛 | 氣虛、手腳冰冷的人 | 避免空腹,可搭配簡單伸展 |
9:00-11:00 | 稍強、維生素D合成佳 | 骨質疏鬆、缺乏運動者 | 記得補充水分,防曬要做好 |
11:00後 | 紫外線過強 | 不建議長時間曝曬 | 容易中暑,盡量在樹蔭下 |
講到曬太陽的方法,台灣夏天真的很熱,建議選在樹蔭下或陽台這種有遮蔽的地方,不要直接站在大太陽底下暴曬,不然陽氣沒補到反而先中暑就虧大了!特別是老人家或小朋友,皮膚比較敏感,可以穿薄長袖或戴帽子防護。
中醫師還分享一個小秘訣,曬背效果特別好,因為背部有條「督脈」,是陽氣運行的主要通道。找張椅子坐著,讓陽光微微照在背上,感覺暖暖的很舒服,連帶睡眠品質都會變好喔!不過要記得,曬太陽前後都要喝點溫水,幫助身體循環,如果流汗太多也可以加一點點鹽巴補充電解質。
另外啊,現在很多人上班都待在冷氣房,早上如果沒時間曬太陽,午休時間也可以把握11點前的陽光,到公司附近公園走走,順便活動一下筋骨。記得避開正午時段,不然紫外線指數破表,皮膚容易曬傷不說,還可能頭暈目眩,這樣就失去養生的意義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