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abla到底是什麼意思? | 網路用語blabla解析 | blabla的由來你知道嗎?
最近在網路上常常看到「blabla意思」這個詞,其實它最早是從國外流行音樂的歌名演變而來的。像是義大利DJ Gigi D’Agostino的經典電音《Bla Bla Bla》,或是荷蘭Trance天王Armin van Buuren的《Blah Blah Blah》,這些歌曲讓「blabla」變成了一種國際通用的口語表達方式。
在台灣年輕人之間,「blabla」通常被用來表示「廢話很多」或「隨便說說」的意思。比如朋友一直講些沒重點的話,你可能會回他:「好了啦~不要再blabla了!」這種用法跟英文中的”yada yada”有點類似,都是用來省略不必要的內容。
使用情境 | 舉例 | 情緒表達 |
---|---|---|
嫌別人話多 | 「你blabla講這麼多,重點是什麼?」 | 不耐煩 |
自嘲廢話 | 「我剛blabla講了一堆,其實就是想說…」 | 幽默 |
敷衍回應 | 「嗯嗯blabla…你說的都對」 | 無奈 |
有趣的是,「blabla」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變體。像法國有個共乘平台叫BlaBlaCar,就是用「blabla」來象徵乘客間的閒聊。而在巴基斯坦的俾路支解放軍(Balochistan Liberation Army)這個政治組織的縮寫BLA,跟「blabla」完全無關,純粹是巧合。
現在很多網路迷因也會用「blabla」來惡搞,特別是搭配一些無厘頭的對話。比如最近很紅的「當長輩開始blabla講大道理時我的表情.jpg」,這種用法讓原本帶點負面的詞變得更有趣味性。有些YouTuber甚至會刻意在影片中加入「blabla」的橋段,製造一種荒謬的喜感。
最近在網路上常看到「blabla到底是什麼意思?台灣人常用語解析」這個話題,其實「blabla」就是我們平常講話時用來代替「等等之類」的狀聲詞啦!就像你跟朋友聊天說「我今天去買了奶茶、雞排blabla」,意思就是還買了其他東西但懶得一一列舉,超級台灣味的用法齁~
這種口語化的表達在台灣年輕人之間超常見,尤其打字聊天時更愛用,因為可以省時間又帶點俏皮感。不過要小心使用場合喔,跟長輩或正式場合講話時還是乖乖說「等等」比較妥當。
下面整理幾個台灣人常用的類似用語,讓你一秒融入在地聊天:
用語 | 意思 | 使用情境 |
---|---|---|
blabla | 等等、之類的 | 列舉事物時省略用 |
484 | 是不是 | 網路打字用語 |
醬 | 這樣 | 口語縮寫 |
森77 | 生氣氣 | 裝可愛用法 |
魯 | 宅、邊緣 | 形容社交能力差 |
其實這些用語都是從我們日常對話中自然演變出來的,像「blabla」可能就是直接模仿說話時「巴拉巴拉」的發音。台灣人聊天最愛這種輕鬆隨興的感覺,有時候還會混搭使用,比如「你昨天去逛街買了衣服blabla,484很開心?」這樣講話整個就很local啊!
要注意的是這些用語通常出現在非正式場合,像是跟朋友傳LINE或臉書留言。如果用在工作郵件或報告裡,可能會被主管覺得不夠專業喔。另外不同年齡層的使用習慣也有差,年輕人比較會用「blabla」,但叔叔阿姨可能更常說「什麼的」或「之類的」。
最近在網路上常看到「blabla」這個詞,為什麼年輕人愛説blabla?網路用語大揭秘!其實這種口語化的表達方式,完全反映了現在年輕人的溝通習慣。比起正經八百的說話,加個blabla反而讓對話更輕鬆有趣,就像跟朋友閒聊時隨口帶過的感覺。而且用這種詞還能快速帶過不想細講的內容,超級方便der~
現在的網路用語真的變化超快,每個月都有新梗冒出來。年輕人愛用這些詞不只是跟風,更多是想找到屬於自己世代的語言認同。像blabla這種詞用起來就是有種「我們懂就好」的默契,長輩可能聽不懂,但在同溫層裡就是最潮的溝通方式!
網路用語 | 意思 | 使用情境 |
---|---|---|
blabla | 省略不想詳述的內容 | 「昨天主管又blabla講了一堆」 |
笑死 | 真的很好笑 | 「這個梗圖笑死」 |
是在哈囉 | 對無言狀況的反應 | 「你遲到1小時是在哈囉?」 |
氣氣氣 | 表達不滿 | 「遊戲又當機,氣氣氣」 |
觀察這些流行語會發現,它們通常都超級口語化,而且帶著濃濃的情緒感。像blabla這種詞用起來就是有種隨性感,不用太認真組織語言,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這跟現在年輕人追求快速、直接的溝通方式完全吻合,畢竟在限時動態或短影音當道的時代,誰還有耐心看長篇大論啊!
另外這些詞用久了還會進化出各種變體,像blabla就有人會打成「布拉布拉」或是「bla bla」,甚至發展出專屬的表情符號。這種創造力也是網路文化有趣的地方,大家不只跟風用梗,還會加入自己的創意讓它變得更個人化。所以下次看到年輕人在那邊blabla來blabla去,別急著皺眉頭,這可是最新潮的社交密碼呢!
最近在網路上常看到「blabla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台灣網路文化演變」這個話題,讓人不經好奇這些網路用語到底是怎麼紅起來的。其實台灣的網路文化從BBS時代一路演變到現在,每個時期都有代表性的流行語,這些用語不只反映當下的社會氛圍,更成為我們共同的記憶。
說到台灣網路用語的演變,可以分成幾個重要時期。最早期的BBS時代,像是「Orz」、「囧」這些象形文字就超級紅,那時候大家打字都愛用注音文,像是「ㄏㄏ」、「ㄎㄎ」根本是聊天必備。到了部落格時期,「踹共」、「是在哈囉」開始流行,這些用語通常都跟時事或熱門話題有關,傳播速度也變得更快。
時期 | 代表用語 | 流行原因 |
---|---|---|
BBS時代 | Orz、囧、注音文 | 象形有趣、打字方便 |
部落格時期 | 踹共、是在哈囉 | 時事梗、容易引起共鳴 |
FB/IG時代 | 母湯、BLABLA | 短影片帶動、表情包文化 |
短影音時代 | 我就爛、不要太不滿 | 年輕世代自嘲文化 |
現在最紅的「BLABLA」大概是在2023年左右開始爆紅的,最早是從抖音短影片傳過來的,後來被台灣網友改編成各種在地化版本。這種無意義的狀聲詞之所以會紅,主要是因為它很適合用在各種尷尬或不想認真回答的場合,配上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就特別有效果。而且年輕人超愛用這種看似沒營養其實很有梗的用語來互虧,不知不覺就變成日常對話的一部分了。
台灣的網路文化真的變化超快,從早期的文字梗到現在的影音梗,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特色。像「BLABLA」這種無厘頭的用語能紅起來,其實也反映出現在年輕人更注重娛樂性和即時互動的趨勢。不過說真的,有些長輩到現在還是看不懂我們在講什麼,每次用這些網路用語都要解釋老半天,這也是世代差距的有趣現象啦。

